扫码快速下载App

Android&IOS
扫码后自动识别

家长需要了解这些,疫情下教育迎来的挑战与变革

2020-06-19 15:55 来源:

随着我国政府的抗击疫情工作的顺利展开,大部分地区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部分学生的陆续返校使得教育步伐稳步的进行着,回想之前疫情的原因,教育部推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等一系列举措。全面开展网课,利用互联网实现了学生在家学习的良好措施。

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相对尖锐,个别学生有了正当理由拿起手机,部分家长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做到实时监督和陪同引导,使得学生一边挂着网课一边玩着游戏,看着小说看着视频。这种情况下的学生很难静下心来学习,成年人对丰富的网络内容都很难自控,更别说一个孩子。

有时间陪同孩子一起上网课的家长却是另一番景象了,直观的看到了自家孩子的学习状态,可以做到扬长补短,改正陋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也拉近了亲子关系。这两种鲜明的对比依然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家长朋友们应该反思,提高自身教育引导能力;解决与孩子的沟通问题;多一些时间给你的孩子。未来可期,孩子短暂的童年却如此宝贵。

教育的挑战:

每时每刻不能松懈的疫情防控还在继续,以往只要做好校内日常事务,安排好活动事项,有条不紊的进行教育计划等举措下,让学生们稳稳当当的学习生活。而疫情下的教育工作面临着最尖锐的问题——防疫。校园里集体活动;教室是集体空间;集中的时间出入;众多的接送家长聚集。这一系列的人员集合出不得半点纰漏,这对教育工作者是巨大的挑战,这对教育计划制定是空前的繁难。错峰上下学,不同时间出入校园等举措又需要错峰上下班的配合,一切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有着千头万绪的束缚。对此家长们要有社会责任感,做好自身和孩子的防护,配合校方安排,为了自己也为了大家,与教育部门以及学校配合开展校园防疫工作。

孩子自控力原本就差一些,疫情带来的恐慌心理;超长假期的散漫生活习惯;长期网课产生的网络沉迷。这些都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问题。要适当的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卫生与生命健康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开展“生态环境教育”学会保护自然、敬畏自然,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深远意义。

教育的变革:

教育价值的体现不是通过考试的手段,应当是终生教育和学习本质的应用,改变生活服务生活,生活原本就是个大课堂,社会中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是教育者。学校、家庭、社区相互合作,达成共识为共同的目标逐步和谐并进。

1;学校与家庭的融洽度必然需要质的飞跃。以网课为例,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协作才能使网课达到应有的目的,通过家长陪同学习,正面且深入地了解和理解教师的工作,明确了家庭教育的责任和任务,不再是以前的糊里糊涂辅导作业。能够更好的参与到自己孩子的教育中去。

2:;线上教育的飞速发展。疫情之下网课的大范围应用几乎上每一个家庭都了解到了在线教育这个看似新鲜却早已稳步发展的事物,其实线上教育的雏形很早就出现了,追溯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1962年,美国发明家和知识创新者 Douglas Engelbart 提出来一项研究计划,题目叫《增进人类智慧:斯坦福研究院的一个概念框架》,在这个研究计划中, Douglas Engelbart 强调了将计算机作为一种增进智慧的协作工具来加以应用的可能性。这就是MOOC(慕课)。以MOOC为代表的新型在线教育模式,为那些有超强学习欲望的90后、95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帮助。而中国的MOOC学习者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和教育发达城市,学生的比例较大。2019年4月份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慕课大会”发表了《中国慕课行动宣言》,指明了中国慕课发展的道路。还有一种“微课”,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有着时间短、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精致教学设计、传播简易等优秀基因加持。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在疫情无奈的催化下,无论是慕课、微课还是其他形式的线上教育,都将挂入快速档位加速前行,可以预见不久的未来,学生的难点教学由高质量的微课强化巩固,慕课又可以给一切渴望知识的人一个舒适的海洋。这些都是教育事业的福泽壮举。

线上教育的发展固然重要,但校园才是学生的天堂,校园不仅是知识的输送机,也是情感培育的沃土,是孩子社会化教育的基石。最后呼吁所有家长朋友,为自身以及孩子做好“防疫”。希望疫情早日得到解决,让祖国的花朵们迎着阳光灿烂的盛开。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购买高考报考卡 轻松填报全靠它

联系我们

客服中心
400-8032-868
周一至周日 8:00-23:00
在线沟通>>
扫码关注
  • 订阅号
  • 服务号
  • 微博
客服
电话
400-8032-868
QQ群
微信
扫码关注新学涯高考服务号
扫码关注新学涯高考订阅号
app下载
扫一扫下载新学涯高考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