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此前在《实施意见》的起草过程中,“招考分离”的内容均有涉及,“但有关领导为了改革稳妥计,把原来方案修改了,最后出台了现在这个方案。” 前述熟悉整个起草过程的相关人士称。
今年7月,曾有民办教育智库提出过更为激进的高校自主招生改革方案。
在这份名为《以招生录取制度改革为重点,推进高考制度改革的建议》中,课题组建议:率先实现“招考分离”,国家教育考试中心作为专业化考试机构,负责全国统一高考的命题;省级招办转变职能,考试报名的责任交给考试中心,制定具体招生政策、评价考生的权力还给高校,取消控制学生志愿和投档的权力。
对于这个民办版的方案,有学者评价,该份方案抓住了问题的核心。
“高考改革这个制度设计真正核心到底是改什么?是改一考定终身,还是学业负担过重?都不是。现在的高考模式最需要改革、最需要反对的,是分分计较的总分评价模式!”杨东平称。
有学者进一步表示,推行“招考分离”,本身也是还高校办学自主权的题中应有之义,“大学办学,连招什么学生都自己决定不了,更何谈保证办学自主权?”
显然,民间版方案最终并未被官方所采纳。据此,杨东平教授进一步表示,这次出台的《实施意见》,从操作层面来讲是围绕着考试科目而推进的改革,并不是一个“目标模式的改革”。
为何专家以及民间智库的建言,最终没有被吸纳到正式文件中?
有熟悉整个起草过程的相关人士分析:在整个改革方案草拟过程中有三种力量在参与,并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分别是教育部的专业司局、专家智囊以及中央政府。
教育部的专业司局在方案起草过程中,更多强调以科目改革为主;专家智囊群体则从教育改革的本身出发,更多关注招生录取制度改革;而在中央政府层面,则从更大的格局来思考这个问题。
“这次改革讨论中,起关键作用的还是教育部的专业司局,他们是主管部门。”上述熟悉整个起草过程的相关人士表示。
牵一发而动全身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文东茅给记者讲了一件近期发生的事:
有个孩子明年参加高考,原本指望艺术加分,从小学就开始练习吹小号,一直练到现在。这次《实施意见》出台,里面规定“从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孩子明年就要考试了,原来还盘算着通过艺术特长加分,看到这个方案以后,嚎啕大哭。
而此番新政出台,所带来的影响,远不限于这个吹小号的高中生。
在中国教育改革领域,高考一直被视作是风向标,皆因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本轮高考改革启动,势必将影响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乃至教育培训机构等相关利益方,波及面甚广。
以文东茅教授所在的北大为例,这所中国顶尖大学,业已感受到即将到来的改革震荡。
“比如说自主招生这个事,我原来没有这么高的期望,但现在文件特别明确了2015年就推行,出乎我的意料。”文东茅表示。
他所说的“自主招生”,是指《实施意见》中的最新规定,即“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
熟悉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人都知道,中国高校试行自主招生,从2003年开始启动试点,截止到目前,试点高校共有90所,招生人数约占试点高校招生总人数的5%,2013年录取2.5万名左右。
但在十余年的试点过程中,也出现了招生程序不完善、高校扎堆“掐尖”、考试课目繁多沦为“小高考”等诸多弊端。
北大近年来在开展自主招生时,也遭到一些挑战。“后来我们在招生咨询小组里也反复讨论,什么时候自主招生考试,是在高考出分前还是出分后?现在方案出来了,对学校和考生影响非常大。”文东茅说。
《实施意见》颁布后,明确了未来参加高考的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也即3+3模式。
据文东茅分析:对于北大这样的顶尖高校,考生能否考上北大,其实是比较前面的3门科目,后面的3门意义不大,因为所有拟报考北大的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门课的成绩肯定都是A,“否则没有任何参与竞争的机会”。
这也就意味着,前面3科考试成绩的区分度会下降很多,分数作用在整体下降。这就要求学校在招生时,其选拔考生的方式要更加科学、更为有效。
“关于考试到底该怎么做的问题,我们在北大内部已经讨论了好几次了。”文东茅教授坦言。虽然本次改革目前仅在两个省市展开试点,但他预判,“会对所有高校都产生影响了,因为你只要在浙江和上海招生就必须用新的方案招生,高校都动起来了,这个影响非常大。”
除了高校外,对改革方案最为敏感的,就是为数众多的中学尤其是高中了。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