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快速下载App

Android&IOS
扫码后自动识别

高考改革方案炼成记:未实现招考分离留遗憾

2014-09-18 11:19 来源:格伦高考

对于上述政府拟定政策,杨东平教授表示部分认同。在他看来,《实施意见》凸显“公平”原则,具有一定合理性。“跟我们现在社会中正在进行的改革很相似,以治标来换取治本的时间。先把最突出的问题解决了,极大符合了学生和家长群体对教育公平的诉求。”他评述。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就整个高考改革而言,强调“公平”仅是改革迈出的“前半步”,改革的“后半步”更为重要,那就是“应以育人为本”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在长期研究考试制度的北京语言大学教育测量研究所谢小庆教授看来,现行高考制度所带来的破坏性影响,最要命的是“应试教育”,从童年起就挫伤了中国儿童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影响到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国的高考改革不是针对高考不公平,而是因为没有效率”。

北京一所中学的校长也认为,现行高考制度把包括中小学在内的基础教育都给绑架了。在这位从教几十年的老教育人眼中,现在的中小学已成了高考的“雇佣军”,特别是高中已沦为大学的“预备班”:

“高考要考的内容就学,不考的不学或少学,学生匆匆忙忙把高中教学大纲规定的三年完成的计划压缩到两年甚至一年半就完成,目的是把剩余的时间挤出来向高考复习冲刺,高中的正常教学被打了折扣甚至完全扭曲。”

在刚刚公布的《实施意见》中,在阐明改革“基本原则”时,也开宗明义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并明确提出“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对于这一条,媒体和专家都没有很好的解读,也没有把它特别突出出来。”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文东茅教授称。

而有熟悉整个起草过程的相关人士透露,在此前的专家稿中,对于“育人”的主题非常强调,甚至文件的标题也曾拟为“关于育人为本的考试制度改革”,而“不是用现在这个略显模糊的题目”。

“考试是个教育问题。考试是教育的基本制度,不是法律问题,不是公平问题,我觉得应以育人为所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我特别希望坚持的,但现在的文本中这方面突出得不够。”上述人士表示。

“招考分离”未能实现

让参与方案起草的专家们颇感“意兴阑珊”的,还有《实施意见》中关于“招考分离”内容的阙如。

如果把高考制度视作是一枚硬币的话,正面是考试,硬币的反面就是招生。“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我认为这是推进高考改革的核心。”长期关注高考改革的学者熊丙奇表示。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在提及“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时,也明确提出: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即便是在去年12月,教育部发布消息披露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相关信息时,也白纸黑字写明,“健全考试与招生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可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

但在最新公布的《实施意见》中,仅提及:“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我们提出了‘两依据、一参考’,其中一个依据是依据统一考试成绩,再就是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这次改革我们强化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解释。

而此前一直被视作改革攻坚点的“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则不见了踪影。“在《实施意见》中,这段话全部没有了,这就是这次改革最大的区别。”杨东平教授评价道。

与杨东平观点相似,接受采访的几位学者多认为新方案中招生改革“力度不够大”,“与期待尚有一定差距”。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购买高考报考卡 轻松填报全靠它

联系我们

客服
电话
400-8032-868
QQ群
微信
扫码关注新学涯高考服务号
扫码关注新学涯高考订阅号
app下载
扫一扫下载新学涯高考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