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教育报,近年来,北京本科高校放弃报到的新生人数一般占新生总数的1%到2%。学历层次较低的高校,放弃报到的学生比例有的超过10%甚至更多。
■统计高校新生逾期未报到原因,占前两位的是想复读,选择更好的学校和专业,以及在同时准备了国内高考和留学考试之后,选择了出国留学。
■针对新生“爽约”现象,一方面要明确新生“爽约”责任,建立约束机制,另一方面应对高考招生制度作出部分调整,提高考生和高校及专业的匹配度,同时,可借鉴国外高校给出是否接受录取的答复时限、建立转学制度等做法。
日前,来自广西钦州的吴善柳在清华大学新生报到现场被媒体团团围住。媒体关注的焦点在于,这个高考成绩680分的新生已经32岁,参加过10次高考,一共9次被重点大学录取,而他放弃了前8次。
考生被大学录取而不报到并不是个例。近年来,包括重点大学在内的众多高校每年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形。以至于“新生报到率”成为高校招生工作总结时经常出现的一个指标。
那些被录取的学生为什么选择“爽约”?在现行高考录取制度下,学生“爽约”会对高校和学生产生哪些影响?有没有更好的方式,让学生报考和高校录取这种学生与高校之间的双向选择更加高效?
现状:爽约无责 高校无奈
9次被重点大学录取,8次放弃报到,吴善柳的解释是“为了考上心仪的清华大学”。一个首先需要澄清的事实是,接受记者采访的多所高校招办主任均确认,在我国现行高考招生制度下,吴善柳放弃录取机会的做法并没过错。
北京化工大学招办主任赵静说:“现行招生制度规定,考生如果无正当理由逾期未到校报到,则视为主动放弃入学资格,但学生放弃入学资格后,高校该如何对待以及学生需不需要承担责任则没有相应规定。这也就是说,现行招生制度对学生放弃报到的做法是一种听之任之的态度。”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上大学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学生放弃到被录取的高校报到也成为屡见不鲜的现象,那么,学生放弃报到、高校名额被浪费的比例究竟有多高呢?
通过采访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首都经贸大学等多所北京本科院校,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北京本科高校放弃报到的新生人数一般占新生总数的1%到2%。据介绍,截至目前,北京化工大学今年开学后仍没有到校报到的新生有近30人,首都经贸大学未报到新生也有几十人。相比之下,学历层次较低的高校,放弃报到的学生比例有的超过10%甚至更多。
查看吴善柳的高考经历,8个被吴善柳放弃的招生名额分别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大学等7所高校。赵静说:“从大学招生部门的角度,我真的心疼那些被放弃的录取名额,如果这些名额投放给西部的学生,那对于他们的家庭而言,可能就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面对新生爽约,无奈几乎是大学招办工作人员们共同的心态。首都经贸大学招办主任曾庆梅说:“每年全国高校的招生计划都是根据教育部的办学条件评估结果确定的。高校每招一名学生必须匹配满足一名学生入学的所有条件,包括师资、宿舍和教学设备等。目前,高校对放弃录取名额的考生没有任何约束,现行招生制度也不允许高校重新补录补齐被放弃的招生名额。学生放弃录取,就意味着这些可以用于育人的资源被白白浪费了。”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