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12月是高校集中公布自主招生政策的时间,今年却迟迟未见动静。昨天,教育部终于举起令旗,公布《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取消联考,取消中学名额分配,高校在明年统一高考后进行自主招生考核,在高考出分前确定资格名单。
□三大变化
1、考生无法提前吃定心丸
以往,北大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和清华的“新百年领军计划”是最早开始的两个自主招生项目,入选的高三学生于12月中旬参加两校组织的面试后,春节后就能知道结果。20-60分不等的加分,让他们等于在高考前4个月就吃下了定心丸。
2015年起,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申请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达到相应要求再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对于有心参加自主招生的高三学生而言,高考结束了也难以放松,在录取前,他们还要再参加一轮高校主办的测试。
2、“校长推荐制”成历史
《意见》明确,试点高校不得向中学分配推荐名额,这意味着“校长推荐制”取消。考生可根据自主招生报考条件,结合自身情况,向试点高校提出申请。考生所在中学(单位)或原毕业中学、社会团体或专家个人等均可实名提供推荐材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试点高校组织相关学科专家审核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确定参加本校考核的考生名单,并向社会公示。
教育部明确要求,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现阶段不扩大试点高校范围和招生比例。
3、北约华约卓越全取消
教育部明确,考核由试点高校单独组织,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充分发挥学科专家的作用。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表示,往年部分高校组成的北约、华约、卓越等笔试联盟将全部取消。
对于向多所高校申请报名并通过高校审核的考生,在考试时间安排允许的情况下,可参加多所高校的考核。为避免考核负担过重,建议考生理性选择确定参加考核的高校。
□相关要求
信息须公开禁令有八项
在信息公开方面,《意见》要求中学要公示所有经确认推荐的考生名单及相关材料;试点高校要将参加考核的考生名单、入选资格考生名单、录取考生名单及相关信息进行公示;建立申诉和举报机制。
对于违规行为,教育部发出八项禁令,包括试点高校不得发布未经教育部备案的自主招生简章或进行虚假招生宣传;不得在高考前以任何形式组织与自主招生挂钩的考核工作;高校自主招生工作人员、专家评委不得参与社会机构组织的各类培训、辅导活动;不得以各种形式偏离试点定位进行恶性生源竞争或向考生违规承诺录取等。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