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院:与山为伴,与林为友
林学专业大二学生刘梓纯说,学校就是一座植物大观园。大一时,老师经常会带着他们在校园内上实践课,认识植物的种类和特性,比如辨认木瓜和芒果等,到了大二,他们不是扎根在野外,就是泡在实验室。采集回标本后,观察形态,进行辨别,然后测定生物学性状、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等,更高端的还要自己授粉,进行基因工程实验等。这个专业以前是冷门,但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今后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
同是林学专业学生的朱晨怡说,学林学有让人头疼的地方。比如各专业除了要记住繁复的生物中文名称外,还要背下拉丁文名称。有时一背就是上百个,让人头昏脑涨。可有时候也真的很“好玩儿”。鹫峰是学校的实训基地之一,每学期他们都会抽出4天左右时间去野外训练。每天早上8时出发,爬一小时的山路进到深山老林去上课。看到老师让测量的林地,朱晨怡的第一反应是“傻了”:想要拉根线就得手脚并用往上爬,测出的角度却居然只有30度;测量一片森林的树木分布密度时,不但要看地面,还要不时抬头看天,估测树冠的交叉面积。在偌大的林子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远到互相看不见,说话基本靠喊。一天下来,不但口干舌燥,还脖子酸疼。这样有意思的生活,造就出同学加战友的深厚情谊。
林学院党委书记赵海燕说,对林学专业学生而言,野外观测、实习实验就如家常便饭。免试推荐读研时,参加过野外作业、科研能力强、熟悉实践环节的学生很受北大、北师大、中科院等知名院校的青睐。
北林大现有的很多专业都是从林学专业发展独立出来的,如生物科学、野生动植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这些专业所依托的林学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在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全国排名第一。
现在,北林大的这个传统专业有了新方向———城市林业。2012年,学校按森林资源类进行招生,第二年单独设班,成为全国林业院校中第一个设立城市林业方向的院校。2013年确立为以林学类招生,并在林学专业下设立城市林业方向。与传统林业相比,城市林业进一步强化了城市生态环境评价与检测、景观规划与管理及居民社会行为。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我们要做拔尖人才”
校园内的植物都是学生学习、研究的对象。在生物楼前的一棵玉兰树上,不少枝干、花苞都挂着小纸牌。细细看来,上面注明了学生姓名、专业和年级。学生齐美杰说,这个小纸牌意味着这个部分已经“名花有主”,其他学生就不能再用这部分做实验了,以免影响最终结果。在北林大学生物,学生不但要掌握生物专业知识,还要对树木学、生态学、化学、动物科学等有所涉猎,涵盖面极广。
全国有1500多所高校开设生物类专业,如何保证毕业生在竞争激烈的生物学人才库中脱颖而出?“北林大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有自己的‘法宝’———优质的生源、优质的平台才能打造出优质的人才!”生物学院教学副院长张柏林说。
生物学院有全校唯一一个国家生物学理科基地,按生物科学类招生,按大类统一录取培养。在一学年结束后,选拔其中30%的优秀学生进入基地班学习,基地班学生50%以上都能直接保研,免试及考取研究生的比例达70%以上。“这么高的读研率,课业是不是很繁重?”记者不禁发问。一旁的曾庆泉老师插话了,作为一名从这个理科基地走出的毕业生,他最有发言权:“上大一时,我的成绩在班里排第3名,到了大二进入理科基地,成绩一下排到班里第10名了。不用老师多说什么,自己就得使把劲儿!”他说,不少课程使用国外教材,全英文授课。如果英语水平不过硬,学生很可能跟不上。进入基地班也不是一劳永逸,每年都会进行筛选。如果有两门课低于70分,就会被淘汰出局。同样,感兴趣、学得好的学生也有机会进入基地班学习。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