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把物理、历史列入必考科目
建议采取“4+n”高考科目设置。即理科考语、数、外、物,四门计入总分;文科考语、数、外、史,四门计入总分。“n”是指高二结束时参加的5门(政史地生化5门成绩取等级)学业水平测试;n的等级要求由高校根据专业提出,取消2B作为录取门槛。加大总分值有利于增强分数的效度与区分度,降低考试偶然性带来的压力,既凸显文理差别,保障文理公平,又有利于文理科人才专业特质的显示与甄别。
三、“小高考”不加分
目前的学业水平测试因为加分政策,已完全异化为一场总分是5分的高考,走向了科学的反面,学生每年为区区5分将耗费5个月时间。建议将5门学业水平测试安排在高二学期末,按参考人数比例区分等级,取消奖励加分,与高考成绩脱钩,让学业水平测试回归学业应有的水平。
泰州中学校长蒋健华委员表示,现在高中唯分数论的风气还是很普遍,新的高考方案能否扭转这种局面,让学生有更充裕的空间发展综合素质,难下定论。
正巧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在场,委员们围绕高考改革这个尖锐话题,请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湘宁尽可能谈谈改革细节。
教育厅副厅长回应
招生体制改革比考试本身更重要
会场外,江苏高考改革是社会上近期关注的热点话题,各种版本猜测竞相出炉;会场内,委员们也异常心齐地盯着江苏教育主管部门有关负责人,畅谈各自观点。针对委员们的提案建议,省政协委员、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吴晓茅发言比较含蓄:所有改革都要踏踏实实先调研,然后进行试点,最后才能实施。国外的经验可以多借鉴,但不能照搬。
那么,江苏高考改革方案,核心内容到底是不是英语一年考两次、语数外分制调整为数学、语文各200分,外语150分?对此,委员们不断追问。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湘宁没有明确否认。不过他回答:高考改革需要花很长时间调研、酝酿,不能着急。有些省的改革太急,失败了,只好改回来。慎重起见,我们江苏在教育部总体方案出台前,不会率先出台方案。
政协委员、东南大学博导吴智深继续表达看法,特别是对于英语一年两考,他认为:高考改革不能光在一次考试变多次考试上下工夫,而是要调整以高考成绩为单一标准的选拔方式。他进一步解释,在美国和日本,录取大学生的考试分为高校单独考试和全国统一考试,高校根据情况划分两个考试占总分的比例,值得参考。此外,吴智深认为高考不能只在考试科目的加减上变来变去,考试应该有助于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针对这个意见,杨湘宁回应说:现在大家都只关注高考考试本身,比如考几次,是考3科还是4科,每科多少分,考试内容、难度有没有调整等等技术性的问题。其实,真正的高考改革要深入到招生体制中去,那比考试形式本身的改革更重要。他认为,高考是中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之间的重要衔接,关系到整个教育体系,而高考又是为选拔人才服务,因此,在招生体制上改革很有必要,但需要一定时间。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