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怎么教?
——打破“闭门造车”,对接市场需求
学生进了门,应该怎么教?不少企业的反馈显示,对这个问题,我国的职业教育此前并未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湖南省南车电机集团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许多大型企业对技术工种的需求缺口很大,现实却令人无奈,“一线技术岗位‘岗多人少’,高级技师更是重金难聘。与此同时,职校毕业生进入车间上手很慢,需要再培训,这说明现在的职业教育对接市场需求的意识和程度远远不够”。
“上职校学不到真本领”,是许多学生和家长的担忧。广州一个课题组对制造业企业中工作3年以上的2502名职校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5.06%的毕业生认为职业院校缺乏实验、实训设备;20.67%的认为专业教学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相去甚远;15.56%的认为课程内容针对性不强,盲目、陈旧;13.01%的认为教师大都“纸上谈兵”。
目前,我国大多数职业学校将实习安排在三学年的最后一年,前两年主要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这一“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收效并不乐观。
作为制造业大国的德国,职业教育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培养了大量顶尖技师与优秀工人。其职业教育实施“双轨制”工学交替式培养,即每周两天在学校,三天在车间,注重对口操作与企业实践。
储朝晖指出,参照欧美的成功经验,真正的职业教育,应该与产业密切联系,无缝对接市场,以行业的需求来决定培养模式和内容。在这方面,一些地方已在进行尝试。2012年起,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与宝马中国合作开设定向委托培训基地,俗称“宝马班”,每届培养学生二三十人。
该校汽车运用系主任李治国告诉记者,校企合作最大的意义在于打破了过去职业教育“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窘境,能够对接市场需求培养人才。“让学生手头有功夫,契合企业需求,成为特定领域的专才,这就是‘真本事’。”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