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美国的高中教育原封不动地搬到中国,绝对不会是减负而是增负。”在近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中学校长大会上,作为演讲嘉宾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前院长饶毅,对众多校长谈起了中美两国高中教育的对比。
这些年来,中国的教育所受的批评颇多,最为集中的无非是中国的教育扼杀孩子的创造性、学生负担太重。距离高考最近的高中生更是苦不堪言。因此,不少“有追求”的家长选择让孩子逃离中国的“应试教育”。在他们看来,美国的中学活动多于学业、轻松多于压力、愉快多于焦虑……
于是,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国外,而且年龄越来越小。近日,中国教育在线发布了2014年《出国留学趋势报告》,据统计,近年来出国读本科及以下学历人数增长迅猛,且低龄化趋势明显。以最大生源输入国美国为例,2005年至2006年,仅有65名中国中学生前往美国私立高中读书,而2012年至2013学年,美国私立高中已有23795名中国学生。也就是说,7年时间,这一数字剧增365倍。
“逃离”到美国就能让孩子既拥有轻松的学业也能培养创造性吗?
如果说创造性的培养是个过程,我们很难短时间判断这种“逃离”是否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那么,学业负担则马上就能比较出来。
饶毅正好有两个孩子:女儿在美国完成了学业,儿子在国内上高中,虽然都说儿子的课业负担重,但是在饶毅看来,曾经在美国上高中的女儿并不比儿子轻松,他觉得当年的女儿更辛苦。
美国的高中生的书包也很沉
饶毅介绍,在美国读书,学生的负担不仅仅来自课本、教材,“学生们的阅读和写作的量是非常大的,英文的主要著作都是学生的阅读范围。”饶毅说。
有一项2009年实施的调查显示,美国大学生每周的阅读量是500~800页。如此大的阅读量,如果没有从小学到高中十几年的训练,完成起来会相当痛苦。
“五年级的美国小学生也是一本一本地在读大部头的小说。”最近,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一个沙龙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向蓓莉介绍了美国一所蓝带小学(美国为达到一定标准的小学授予的称号)英语课(相当于我们语文课)的情况。
“到了高中,学生的阅读范围已经非常大了,不仅读文学性强的小说,还有很多科普作品,有些作品甚至非常高深。”饶毅说。一次他突然发现女儿正在阅读一本有关科学哲学的书,叫《科学革命的结构》。饶毅说他很难想象高中生能读这样的书。
如果,跟国内的高中生相比,美国高中生的阅读量可能会高出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都说中国学生的书包重,其实美国的高中生的书包也很沉。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