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选择志愿时的自身定位主要考虑五要素:职业规划、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能力水平、身体条件。
1. 职业规划定位
所谓职业规划,就是考生将来准备从事什么职业,把选择学业与将来的职业对应起来,使自己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服务于今后进入社会从业的发展。
很多考生虽然有自己的理想,也对未来职业发展有所规划,但落实到选择志愿时非常纠结,不知道是侧重“选院校”还是“选专业”。其实,这要看考生在学业与职业的选择上侧重哪方面定位。如果将来想从事的职业专业性很强、对专业知识要求较高,考生可在专业选择上多考虑,如医生、飞行员、会计、IT行业等;如果职业规划没有特别强的专业性,或是没有想好未来从业方向,考生可以侧重大学期间对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在选择院校方面多考虑。
2. 兴趣爱好定位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影响人的一生。人在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可以激发出浓厚的求知欲,最大限度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对于自己选择的学业,学生学习过程中自然会兴趣盎然,乐此不疲,学有所成。
2012年,一位考生家长反映:孩子就读于重点中学,家里在如何选择高考志愿上产生了分歧。家里是从医世家,希望孩子能上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可孩子偏偏心有所系,对经济学类专业情有独钟,想报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专业,对家长的选择采取拒绝、回避的态度。
我认为,家长替孩子选择其不喜欢的专业,违背了考生的个人兴趣爱好。试想,面对一个自己根本不感兴趣、完全不喜欢的专业,怎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深造?
3. 性格特征定位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性格的人适合不同的行业。比如,有的考生天生是急脾气,活泼好动,家长偏偏让其选择学会计专业,就是没有考虑孩子的性格趋向。
考生只有选择最符合自身性格特征的学业,扬长避短,才能为获得一份理想职业创造条件。这也是最佳的选择。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