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快速下载App

Android&IOS
扫码后自动识别

网络热词是否应该与高考相容?

2014-03-04 09:51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许多农村的孩子没有见过旋转门,他们会被前面介绍的“陌生效应”吓唬住了,从而影响了解题。相反,把这道题改成拖拉机或收割机,让上海的学生试试。

回到今年“北约”的自主招生语文题目,目前争论的焦点全部集中在该不该出现网络用语,完全忽视了背后对农村考生带来的不公。我农村老家念高中的侄子,他会知道吐槽的意思吗?即使知道,他敢吐槽“中国中央电视电台”吗?

还有可笑的“双十一”快递变慢递问题,出题的专家,您可知道?大量农村的孩子连快递都没见过。您为什么不出一道题讨论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呢?

自主招生侧重所谓的综合素质,已经让农村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现在又利用“陌生效应”在跑道上设置无数个陷阱,对他们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行文至此,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太不自量力,你以为你是谁?还呼吁呢!他们出这样的题目,显得多么高端大气上档次。至于农村的孩子和教育公平,就让他们见鬼去吧!

高考赶时髦

背后的无奈

李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

放完了寒假,每一位应届高三学生迎来了最后的冲刺。为了在一生中最重要的考试中先人一步,高中生们有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题,但仅仅完成这些还不够,现在他们还需要抽出时间上网、看春晚。在刚刚结束的“北约”、“华约”和“卓越”三大自主招生联盟的笔试中,大量春晚出现的“网络热词”成为考题,这让一些“书呆子”吃了一惊。

关于网络热词是否应该与高考相容,近些年来一直是争议不断。2010年,某上海高考阅卷人表示,在答题中用网络热词等同错别字,扣分处理。支持者认为这符合高考的严肃性,是一种制度公平,反对者认为阅卷人管得太宽了,水平太低。时隔几年,网络热词居然成为了考题,不知道当时发话的阅卷老师有何感想。

无论是如今网络热词入题、自主招生还是未来的文理不分科,高考都在大踏步地适应潮流,甚至有些时候已经超过半个头了。高三学生还需要关注春晚,确实是有些太为难人,老师、家长和学生都会因为这个白了多少头发,还不算为此多开一门补习班、多出几套练习题带来的麻烦。

高考赶时髦的背后,是这种已持续快40年的升学制度本身正在面临一场危机。一方面,高考出题者们真是有点黔驴技穷。近40年的应试教育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把精力全部用在押题的高中教师,随着这些人水平的不断提高,倒逼着出题者也必须别出心裁。课本就这么多,教纲也不能大改,判卷老师的标准又要统一,考题变得越发离奇也就不奇怪了。另一方面,高考的权威性正在流失。曾经一考定终身的时代已经过去,上了大学也不能代表有远大前途,再加上名校纷纷开始自主招生,SAT等洋高考大军压境,高考也不得不放低姿态,用吸收一些新鲜事物来表现与时俱进。

当然,对变了又变的高考最无奈的还是考生,如果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考纲,随机确定的题库,清晰明了的判卷方式,考生们及其家长大可不必在考前惶恐不安,从高一念到高三在补习班上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只要规则透明,每一个参与者会在考试前自觉地评估出自己有几斤几两,考完自然不会有太大的心理落差,这样也才能实现其选拔人才的目的。在这方面,高考不如向国考学一学。

观点摘编

@新浪教育:学而思自主招生研究中心教师王乃中认为,此次北约语文题的考查内容已经彻底冲破了所谓“知识点”和“理论”的藩篱,变成了包罗万象的百科问答。他分析说,北约出题老师或者说北大希望找到的,是既古今兼通,又熟悉生活,还要有一点趣味的学生。

@匿名者:如果按照这种标准来出题的话,干脆直接交给网友算了!

@奶味香草:高三学生学习那么紧张,这些他们都知道么?

@一片光明在眼前:紧跟时代步伐,网络用词跟上!

@goafter:春晚好与不好和考生有什么关系?

@上海新闻播报:考生慨叹:“当初爸妈不让看电视剧,说还要考试,现在的考题却是不看电视不关注韩流就做不出自主招生的题。”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购买高考报考卡 轻松填报全靠它

联系我们

客服
电话
400-8032-868
QQ群
微信
扫码关注新学涯高考服务号
扫码关注新学涯高考订阅号
app下载
扫一扫下载新学涯高考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