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快速下载App

Android&IOS
扫码后自动识别

"拔尖计划"首批毕业生 95%进入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深造

2014-02-26 09:35 来源:中国青年报 

从教育部获悉,2009年起实施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已交出首份答卷:目前,19所参与计划的高校选拔进入“拔尖计划”的学生共计4500人,首批500名毕业生中,有95%进入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继续深造。

“学基础学科的学生真正搞研究的不多,学数学的大多从事金融证券,学物理的爱进外企。”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坦言。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陈初升也表示,上世纪90 年代以来,“男生都想当爱因斯坦,女生都想当居里夫人”的时代已经过去,当科学家已不再是年轻人的第一梦想。

“计划”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回应“钱学森之问”而实施的。为了实现吸引优秀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培养未来科学家的目标,各校都将一流的师资、有科学兴趣和创新潜质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为其量身订做培养方案。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的另一个身份是上海交大“致远学院”的院长。他发现,在大学里有个怪现象:“越好的教授越不愿意上课。”因此,从2008年学院设立开始,他便致力于将全世界的著名教授吸引到“致远特区”来。为了邀请康奈尔大学教授、图灵奖获得者约翰·霍普克罗夫特来任教,张杰曾与他来回数十封邮件,屡次遭对方拒绝后,2011年得知约翰正在重庆讲学,张杰便专程飞到重庆,在其下榻的宾馆终于将约翰说动,使其加入“致远特区”。目前,致远学院数学与物理方向的67名主讲教师中,有24名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海外教授,8名“千人计划”入选者,8名“长江学者”,7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像上海交大一样,参与计划的不少高校都设立了这样的专门培养试验区,如北京大学的元培学院、清华大学的清华学堂等专门的学院,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则成立了英才班、试验班;还有的高校则采取“散养式”的培养模式,如复旦大学利用其大类招生的特点,在第一年不分专业的通识教育中开展各类无学分研讨班和讲座,使学生确定研究兴趣,随后便可进入“望道计划”接受专家指导,获资助独立开展学术研究。

在西安交大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书记朱旭看来,“计划”给一批“偏才”、“专才”提供了绿色通道。针对这些人才,教学方案的设定也与普通班有着很大不同,对教学内容和教材都做了重新整合。在中科大英才班,陈初升也是《物理化学》课的授课教师之一,他只担任六分之一的教学内容,这门课共有6名教师,每个老师都针对自己最熟悉的模块进行教学。他同时也教授材料系普通班的课程,在英才班,他上课的难度有无限的提升空间;而在普通班,难度下降后的课程还让不少学生感到吃力。

王子贺是“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的2007级学生,现在已经在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读博士三年级。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因由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领衔而被称为 “姚班”,在王子贺读书时,“姚班”建立不久,还只有五六门核心课程,如今已有20多门专业课,其中有6门是由姚期智亲自教授的。

在 “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感到最大的困难就是,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如何平衡入选“计划”学生和普通学生的关系?经过考虑,清华“学堂计划”将培养目标定为“领跑者”,避免给入选学生贴标签,而是通过“让优秀学生领跑”,达到“让所有学生优秀”的目标。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购买高考报考卡 轻松填报全靠它

联系我们

客服
电话
400-8032-868
QQ群
微信
扫码关注新学涯高考服务号
扫码关注新学涯高考订阅号
app下载
扫一扫下载新学涯高考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