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各学院简介
音乐学院简介咨询电话:0817—25868083
学院现有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舞蹈表演四个全日制本科专业,音乐学、音乐教育、舞蹈学成教本科,以及音乐教育、舞蹈表演两个成教专科专业。本科各专业面向全国多个省份招生。学院面向全国招收课程与教学论音乐方向(声乐、钢琴、理论作曲、民族民间音乐、音乐史、舞蹈等研究)和农村硕士、在职教育硕士、音乐学科教学专业学位的研究生。
学院现有在职教师47人,其中正副教授15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2人,拥有硕士学位教师28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标兵3人,校级师德标兵1人。目前,学院硕士研究生40余人,全日制本科生800余人,成人教育在籍本专科学生120余人。
学院音乐楼占地面积近7000平方米,拥有400余座的音乐厅1个,数码钢琴实训室1间,电脑音乐教室1间,多媒体教室6间,专业舞蹈房4间,琴房160余间;主要教学设备有钢琴150余台,中西乐器、图书音像资料总价值共300余万元,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学院坚持科研强院的原则,鼓励教职工积极进行科学研究。近年来,学院教师先后主持省部级、厅级科研课题30余项,获国家、省部级和学校奖励10余项,出版教材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学院形成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式办学格局,同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哥斯达黎加、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开展了教学交流或演出;同时,学院强化了同国内其他师范大学和专业院校的交流合作,先后邀请了金铁霖、刘诗昆、罗念一、冯光钰、郑大昕、金石、郭声健、赵云红等国内知名学者和艺术家来我院举办学术讲座以及音乐会,进行示范课教学。这些活动开阔了师生视野,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近年来,学科建设成绩显着,音乐学专业为四川省特色专业,《声乐》为四川省精品课程,《钢琴》为校级精品课程,声乐教研室为校级教学团队,音乐学为校级重点扶持学科。
学院教学强调“重基础、宽口径、强素质”的办学思路,重视培养“一专多能”的创新型人才,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高度重视学生艺术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坚持民间艺术采风活动,鼓励学生举办年级音乐会、月末音乐会、个人专场音乐会、舞蹈专场晚会及毕业音乐会等形式,切实为学生搭建丰富的艺术实践平台,建立了学生实践的长效机制,提升了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我院历届毕业生一次性签约率长期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已经广泛分布于国内多个省市区的高校、各级中小学校、文化管理部门或机构,已经形成了“立足四川、服务西部、辐射全国”的良好局面。
音乐学院坚持勤奋求实、开拓进取的精神,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服务社会等方面一直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目前,学院党政领导带领全院师生,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目标,凝心聚力,共谋发展。我们希望继续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期盼与更多的有识之士携手共创未来。
美术学院简介咨询电话:0817—2568085
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创建于1993年,是四川省高等美术教育的重点系科,现有专任教师57人,其中正副教授2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人,在读博士3人,有硕士学位的专业教师31人。设有美术学、绘画、设计3个系,1个民间美术与文化研究所。拥有集美术教学、美术作品展示和师生专业画室于一体、面积达12000余平方米的美术大楼和专业教学场地,并有价值达300余万元的各种专业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现设有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和绘画5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收课程与教学论油画、装饰艺术设计、书法篆刻、视觉传达艺术、民族民间美术等研究方向和美术学科教学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硕士研究生85人、本科生共1111人。
近三年来,美术学院狠抓学科建设和内涵式发展,先后获得国家教育部资助项目4项,省、厅级项目30余项,出版学术专着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先后有多名专业教师获得全国美展金、银、铜奖和优秀奖。学院具有美术学副教授学科评审权。
美术学院历来高度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学术思想素养的综合培养。近年来,我院有近百名学生考取全国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硕、博士研究生,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和四川省大学生艺术节中,先后有30余名在读学生获得书法、油画、中国画创作的一、二、三等奖。我院毕业生因专业基本功扎实、作风朴实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学生就业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毕业生一次性签约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94%以上。
新闻传播学院简介咨询电话:0817—2568536
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是国家“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单位,是在1994年开办的新闻学专业基础上,整合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于2006年成立的新兴学院。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人文与技术结合、立足区域、面向世界为发展路径,是一所文理渗透、通专结合的特色学院。
学院设有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2个本科专业和新闻采编与制作、主持与播音2个专科专业,现有本专科学生1200余人;有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西华师范大学教学名师、教学标兵、师德标兵、优秀教师数名。学院设有“文艺与传媒”硕士点1个,面向全国招收文学与传媒、艺术与传媒、传媒理论与传媒文化、传媒话语与播音主持艺术等方向硕士研究生。
学院着力学科基础教学和实践教学,注重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学院建设有虚拟演播室、专业演播大厅、演播实训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综合编辑室、录音实验室、摄影实验室、形体训练房、化妆造型实训室等专业设施;组建有创视影像工作室、创声演艺工作室、菜鸟工作室、《新闻人》报等教学实践团队,教学成效显着。
学院注重国际交流和校地合作,近年来先后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StateUniversityofNewYork)、伊萨卡大学(IthacaCollege)、东门诺大学(EasternMennoniteUniversity),台湾世新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友好交流和合作平台,选派优秀学生赴美国、泰国和台湾高校交流学习;与中央电视台、湖南电视台、四川电视台、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等媒体深入开展交流与合作。
学院注重培养“一专多能”的创新型传媒人才,提倡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实践活动,师生多次在全国及省市的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毕业生广泛分布于北京、上海、广东、广西、重庆、浙江、山东、河南、河北、辽宁、湖南、湖北、江西、山西、甘肃、四川等省市,多年来,学院一直保持100%的就业率,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体育学院简介咨询电话:0817—2568088
体育学院创建于1988年,建院至今,积累了丰富的专业建设、教学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经验,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
体育学院是西华师范大学所属的二级学院,现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和运动训练三个本科专业。其中体育教育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并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全民健身概论)”和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以及高水平运动员(射击)招生权。现有教职员工70人,从事体育专业教学的教师64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8人,讲师16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33人;其中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导师1人(北京体育大学兼职),硕士导师18人,全国体育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本科评估专家组专家1人,国家体育总局高层次学术技术人才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1人。有一批较高水平的运动训练专业学科方向的教练员队伍和裁判员队伍,其中国家级裁判员7人,高级教练员5人。体育学院具有独立评审体育类正、副教授资格和推免研究生资格以及体育硕士、高师硕士和教育硕士等三个专业硕士学位的授予权。体育学院有独立的运动机能实验室、体育康复实验室、运动技术分析及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室等,实验开出率达98.6%;建有专业图书资料室1个,收藏专业图书4.3万余册,体育运动场馆设施齐全,现有容纳3500人的综合体育馆1座,教学训练馆2座;田径场4个,两个标准游泳池和一个标准10M跳水池;其它室外体育运动场地设施齐全。体育学院教学科研成果突出,每年平均发表相关体育教学与训练方向的科研成果40多篇;体育学院教师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和省厅级课题近6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国家体育总局教学成果奖、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成果奖共计23项。
二十余年来,体育学院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及本、专科毕业生(含函授本、专科学生)5000余名。体育学院毕业生,由于基本功好,作风严谨朴实,深受用人单位的赞誉和欢迎。92级毕业生王红梅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教师。毕业的学生中多人次在全省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活动中荣获一等奖。用人单位纷纷来体育学院选录毕业生,显示出体育学院在办学、就业方面的较大优势和吸引力。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