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二】
优秀妈妈要求女儿完美导致厌学
蔡女士 (化名)是一名公司女高管,自身的优秀和成长经历告诉她,女孩子不仅要在成绩上胜过男孩,生活礼仪方面也不能懈怠。
每天回家,从女儿进门开始,蔡女士就用苛刻的眼光打量。鞋子脱了没摆好重新摆,书本叠得不整齐就重新叠,每个字都要求写得工工整整。至于成绩,毫无疑问,蔡女士的要求也不可能低。然而,天性喜爱自由的女儿和母亲偏完美主义的性格完全不同,妈妈的强迫性要求把女儿逼得成天愁眉苦脸,她终于用厌学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在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的诊室里,她当着医生的面对妈妈说,你给我设定的目标我永远也达不到。
和这个女孩不同的是,开学三周,很多小学生家庭不仅出现了指责,甚至有打骂声。原来部分小学新生因没有适应小学生活,出现了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不听指令等情况,很多新生家长都接到过老师的短消息。一位爸爸告诉记者,他们班的家长开学以来大多都接到过几十条短信,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和家长“探讨”孩子上课表现问题,希望家长能在家里配合教育孩子,调整其学习习惯。
但很多缺乏教育经验和心理学知识的家长直接把老师的短信当成 “告状”,收到之后就是一顿臭骂或者一顿打。结果导致原本不太适应的孩子更加焦虑厌学,造成了恶性循环。
分析
“鼓励法”最适合缓解开学焦虑恐惧
“和前几年相比,一二年级开学不适的学生相对减少,可能和学业压力减轻有关。”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儿少门诊医生刘漪说。“而三年级和六年级学生是两个发生心理不适问题的高峰,主要是因为这两个阶段,学生要面对学业的难度明显加大。 ”
“开学了,要收骨头了。 ”这样的话,80%的中国小孩都听过。但上周的一次家长会上,记者从徐汇区高安路第一小学的一位班主任口里听到这样的一句劝:“请家长千万不要对孩子说‘开学让老师来收你的骨头’之类的话,因为这是在扼杀孩子对学校和学习的兴趣。 ”
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孩子的兴趣和情绪是影响孩子学习相当大的因素,但很多家长却没有想明白这个道理。眼睛里看到的就是那几本作业本,忽略了身后孩子越来越不耐烦的眼神。
上文提到的蔡女士最后不得不接受家庭治疗,她的故事非常典型,相当一部分的开学焦虑情绪其实是父母传染给孩子的。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汪作为在接受他们的咨询时,首先让蔡女士认识到孩子的综合能力水平,接受孩子并不是自己的拷贝这一现实;其次,引导女儿理解母亲的出发点是好的,孩子做到自己份内应该做的事,尽到自己的努力。
汪院长表示,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拖拉、抗拒上学只是性格和品格问题,却不明白这可能是心理病,于是一味从外在给些惩罚性措施,但惩罚的效果却并不好。相比较而言,“鼓励法”最适合缓解开学焦虑情绪,家长要练就“发现进步”的眼睛,抓住孩子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给予鼓励和表扬,把孩子心中自信和兴趣的嫩芽慢慢呵护灌溉成茁壮的大树。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孩子的情绪表达没有大人那么丰富,他们常常会通过发脾气、大喊大叫、骂人的行为来表达自己对学习或学校的不满;还有一些孩子则会通过身体的不舒服来表达,在这些孩子身上,头痛、恶心、腹泻、发烧都不是装病,而是心理影响导致的身体出现应激反应。严重的开学恐惧一定要看正规的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拖延只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