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快速下载App

Android&IOS
扫码后自动识别

如何高效制定寒假复习计划

2014-12-08 11:01 来源:格伦高考专家

还有一个月左右,寒假即将到来,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党来说,寒假中学习的任务是非常重的。相信很多同学已经给自己制定了一系列的寒假复习计划,今天小编和大家交流一下寒假期间如何复习才能让最高效?

在高三整个复习期间,同学都看了很多参考书、做了很多题、听了很多课,很多同学都有个惯性的思想:只要做到把各个知识点学了、吃透了,通过做题,把这些知识灵活运用,考试自然拿下。其实不然,这样只是把一道考题从不会到会做了!但是,把不会变成会,还不就是就会做题了!并且,把不会做的题变成会做之后,还不等于能做对!因为大多数没有得到分的考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明明是会做,却没有得分。所以,我们必须进行第二步研究,就是怎样把会做还能做对。不到这个地步,即使再怎么会做题,仍然没有分数。不过,这两点都具备了,也不见得能获得高分。

这三个过程都研究完之后,也许分数提高了,但是,还没有质的提高。再来看看什么原因?大家想一下,我们再做多少次模拟,毕竟不是高考,因此这时候的心态和在考场上的心态完全不一样。从小时候到现在,哪一次能做到考场状态和平时一样?是不是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小于或者等于?因此,我们从现在开始,一做题,就用临场的状态去做题。这样我们才能做到,紧张的时候,头脑不清醒的时候也能把题做对。考场上可能会遇到一些难题,或者个别题并不难,但是当时瞬间的思维短路,又可能会遇到当时不会做的考题,这个时候,同学们就会认为,这道题的分拿不到了。其实考试真正的定义是,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压力之内所能发挥出的综合素质能力水平把分数提高,而并不只是用学过的知识点把分数提高。换句话说,一个考生在考场上所能应用的能力非常多,一旦遇到题目不会做时,我们怎么才能够把分数得到?尤其是填空、选择及有固定思想的大题遇到不会做的时候怎么办?我们只有把上述几个级别的得分能力全部突破之后,才能真正提高分数:

第一从不会到会;第二从会到做对;第三从做对到快速做对;第四从清醒做对到不清醒做对;不会也能得分,这五种能力,构成了全部分数点。再来看看大家平时做题时,你的能力达到了哪个级别?绝大多数考生还处在第一个级别:怎么从不会到会。而这并不是全部分数的提高点。这时候有人说,听起来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怎么才能逐一通关,达到最高境界?小编给大家提供一个解决方案:

第一,我们在寒假自己做题或者学知识点的时候,必须换个思想,不要去研究为什么,而该研究如何做?这句话可能很多人不理解,假如,在做一套英语试卷,做完阅读题之后,一对答案,发现答案选A,而你选了B。在这个时候,绝大多数考生会立刻以如下方式去研究:再把这个题仔细琢磨一遍,把原文、问题、选项都仔细琢磨一遍之后,终于明白了,A才是对的。B错在哪、C错在哪、D错在哪,尤其是选B犯了什么错误,至此全部研究明白之后,这道题就算研究完了。也有的学生会先把原文翻译过来,根据题目的意思看选项,A选项是什么意思,如果A的意思与原文几乎一样,那么答案就选A。然后再去研究B、C、D在哪儿犯的错误,全部研究完,学生就明白了。

再举个数学的例子。假设做道题,在做错或者不会做的时候,同学们会自己研究或者看着解答。比如说数学大题:第一步先做一个变形,得到结果一;第二步用学过的一个知识点,结合结果一做联立,得到结果二;结果二再结合原文的某个条件,联立得到结果三;再将结果三做如下几种变形,得到了一个结果四;最后结果四在结合脑中的某知识点,得到了一个结果五;至此这道题做完了。那么大多数学生就会从第一步开始研究到每一步,直到发现懂了。最后全弄明白了,发现这道题是这么做的。

如上的解题过程,就是我们多年的惯性思想。大家习惯这样去学习,去思考,去研究试题。大家也坚持认为这样做就可以考得高分,而且很多人就是这么获得高分的。同学们坚持认为只要刻苦就可以考取好成绩。这不错,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每个班上获得高分的同学比例非常之低,如果这么研究一下真的能获得高分的话,按理说,班上高分同学的比例应该高才是,但为什么比例会如此之低呢?即使所谓的重点中学,尖子生的比例,一般50个人中也就占5—10个人。为什么不能达到30—40以上呢?再做一个形象点的实验:大家拿笔划一个图形,把一名考生在做英语题时,他第一遍所能够读懂的量用一个小圆圈来代替。假设他以这一遍水平,选出了错误答案B,等他对照答案,发现答案选A时,他回过头来仔细把原文、题目、答案研究了一遍。这时,请大家想个问题,他仔细研究一遍是在什么情况下完成的?是不是没有时间压力、不认识的单词可以查一下、写句子看不懂的可以慢慢分析一下,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完成的,对不对?而这个分析过程会导致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

比如说数学题,一道大题,当你研究完全部步骤,明白道理之后,好象是这道题会做了。等拿到考题之后,参考书讲解第一步该做这个事儿,我们应该研究一下如何能做到。

第二个大字是简化。咱们在考场上,为什么很多人有时间压力时,就不能把题做出来,而没有压力的时候,就很容易。

像阅读,阅读题分成无数类型,观点类、细节题等,就每一种类型而言,我们有一个固定的思路过程,考场上拿着这样的考题就这样做,听起来其实挺合理的,但是大家思考一下,到了考场上,作为考生,还有没有时间将问题和原文分类,这只是在已知答案的倒推法,是适合于讲解这道考题,大家不适合于一个考生在有时间压力下的瞬间做题过程,因此这块儿必须要简化出来。

再说数学,脑中形成各种不同的知识点,对吗?这么多的知识点,考场上没有一道考题是学生此知识点怎么回忆过来,考的考题都是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做出来。有些考题用的是某方面知识点,有些考题用的是某一类知识点,还有的考题是将各种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有人做出来,有人做不出来,就是因为知识点在他脑中不是一块一块的,而就是很简单的思维道理。因此,我们需要提第二个词简化。什么叫简化?比如说英语,很多人说英语背这么多东西,理综、生物、化学都是这样,其实道理很简单,简化由如下几个字解决:第一个字,知识点的简化。

比如说英语,大家知道,英语所以有的知识点,不论是语法、词法、句法,都是为了完成英语和中文的区别,英语是精确度较高的语言,这些知识点都是为了怎么能把语言说得更加准确。换句话说,所有的知识点都只为了一个字服务,就是语意的精确度。由此我们可以获得一个结果,当脑中有这么多知识点时,必须要把每一条知识点都变成语意理解。比如说有人说我们的参考书说过,所有的复杂句子要去做分析,就是由5个基本句形组成的,但是从简化上讲可以什么都不及,就是语意的精确度。作为一门语言,必须把语言说准,要想说准就必须说完整,因此只要记住语意必须要完整,至此所有的复杂句子全结束了。说白了,所有的五个基本句形就只一个字,语意的完整性,就可以全拿下了。可以再举个例子,比如说很多考生去背过,什么词跟to do,什么词后面跟doing,那么有些人是记住了,有些人就没记住,很多人说怎么能快速记住呢?

比如说数学,听起来有很多知识点,但实际上在管老师这儿,数学的东西非常少,只有两块,第一块叫思维的起点,所有数学考点一定要研究思维的起点。很多学生说有的题是没起点的,有的题也很多起点,一旦走错了就回不来。

刚才这两点做一个知识点本身,在做题中的一个简化性,但简化包括两字,一个是知识点的简化,就是基本上简化成很小的知识点或一个理解就可以做得出来,但还有第二个字,叫做做题的简化。什么叫做题的简化?

如何从做对到快速做对?第一,研究how,是从会到做对。而第二,研究从做对到快速做对。但是,这仍旧不够,失分的百分之七八十不是自己不会做,明明会做,如果慢慢来一遍一定会做对,为什么第一遍拿不下来呢?

思维包括如下几个小点:第一个点是客观。怎么叫客观?比如在石家庄做讲座时,有学生说,英语题,读懂了反倒没做对,而读得似懂非懂反道做对了?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大家并没有理解英语和中文的区别,看懂的时候,用中文的思想去做,但是中文的语言非常主观,而英语的语言是较为客观。因此,我们常常用自己的中文思维去解答英文的题目,导致思维错位,出错了。克服这个问题也不难,就是要求大家千万不要改原文的话。举的例子,此题很多考生在考场上会做错,就是没有明白什么是客观题。这个题的原话是“如果一个人想买一个便宜的房子,他应该干吗?”,所有的考生都读懂了原文的这句话,“如果一个人想买一个便宜的房子,而不考虑房子的危险性的话,他应该去找中介公司,找中介公司,肯定能够让他获得便宜价格的房子,但同时他也获得有危险性的房子,给了四个选项,A说“买房子既要考虑价格,也要质量”,B说“买房子要小心,不要被中介公司骗了”,C说“买房子之前要好好检查一下房子”,D说“买房子一定要考虑到房子的危险性”,结果学生是ABCD选谁的都有。大家想想,这是英文考题,

第二点,定性分析。什么叫定性分析?大家很多人脑中并不理解为什么一道题知识点会了之后做不出来。任何一道考题,比如说数学题,到底选择哪个知识点做,要想在脑中这么多知识点,选出来利用1号知识点,那是根据你对题目的理解,对题目的定性的分析,由这个定性分析所获得的该用哪个知识点做题,而用这个知识点获得的第一步的结果,而这个第一步的理解又是定性获得的第二个知识点是什么。换句话说,任何一道考题是两个东西串在一起的,定性分析家上定量分析。但是,现在大多数考生,像理综部分、数学这块,大家脑中只关心定量,定量是对于求解过程,但定性是决定快速的判断过程。因此,寒假建议学生们,在做所有的数学和物理题时,把所有的知识点用思想上做一个定性的分析。

最后一个字,这个寒假是非常重要的寒假,而在整个寒假的学习时,必须要把各种问题拿下,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呢?像数学,很多人说时间来不及,怎么能快速地把题做出来?或数学理综这块还有这样的情况,题临场做不出来了,没有时间或精力能够让我再回到正确的路上,这时候怎么办?这是大家多年的惯性思维。


而通过这几点,才能去解决那五个重点,怎么能从不会到会,怎么从会到做对,怎么能从做对,要快速做对,怎么能从清醒到不清醒做对,即怎么能从不会仍能获得分数,基本上把重点放在2008—2014年五年的真题上,这五年的考题也有些变化,但毕竟是国家出题者的出题点,没法做大的调整,用它可以研究出老师得出题思路。第二,研究真题时,每道考题要研究出自己临场的第一遍水平怎么能做出来,而不是为什么。然后将自己的课本知识点再做一次,好好看一遍,把所有的知识点简化出来,简化成很少的几个点,而能够通过这个点去理解做题过程,同时每道考题研究怎么用很少的过程把题做对。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购买高考报考卡 轻松填报全靠它

联系我们

客服
电话
400-8032-868
QQ群
微信
扫码关注新学涯高考服务号
扫码关注新学涯高考订阅号
app下载
扫一扫下载新学涯高考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