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写人之文中的“物”与咏物之文中的“人”
写人的文章,文中写到某种物,是为写人服务的;咏物的文章,文中写到某个人,是为咏物服务的。命题人往往喜欢在此设题。
全国新课标卷Ⅱ的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文是阿城《峡谷》,文章着力写骑手,文中反复出现“鹰”,是为突出“骑手”这一形象服务。明乎此,回答下面这道题,思维指向就明确了。请看此题:
(2)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6分)
从文中找出写鹰的相关语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
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粘汗,近着峡口,倒一株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此处写鹰,强化了山谷的荒凉僻静,为骑手的出现提供了独特的背景。
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
此处写鹰,暗示骑手已经到来。
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骑手轻轻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响。马一耸一耸向上走,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
以空中自由飞翔的鹰与独来独往的骑手相互比照,丰富了骑手的形象内涵。
文中写鹰,其实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为人物营造特定的环境氛围,二是直接突出人物形象。
五、对比:高考考查最多的艺术手法
不少作品运用对比手法,不少题目着眼于对比而设,对此要高度重视。要能看出形成对比的双方,并能分析其作用。有的题目明确告诉考生考查的是对比,有的题目则不明示要考查对比,而要考生自己确定,这无疑增加了难度,如重庆卷徐树建的《枪口下的人格》。
15.作者主要用了哪种艺术手法塑造贝尔蒂这一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仔细阅读文本,可以确认作者主要是用对比这种艺术手法来塑造贝尔蒂这一形象的。贝尔蒂与霍夫曼之间的对比,即霍夫曼的虚伪、卑劣与贝尔蒂的真诚、高尚相对比;贝尔蒂与迈尔之间的对比,即迈尔对待俘虏时的冲动与贝尔蒂的理性相对比,迈尔在死亡面前的恐惧与贝尔蒂的视死如归相对比;在霍夫曼狼一样的眼光下,人们的惊慌失措与贝尔蒂的镇定自若相对比。
除此以外,对比还可以用于其他许多方面。如全国新课标卷Ⅰ阿根廷作家莱·马尔莱塔的《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有一道题是这样的:
(4)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其实,此题主要考查的就是对比。作者这样安排,形成多方面的对比,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可谓匠心独运。
现代文阅读中,考查对比主观题居多,但偶尔也有在选择题的选项中涉及对比这一考点。如四川卷黄毅的《负重的河流》。
六、文中反复出现某种对象:判断强化还是变化
文章某种对象反复出现,一定有其表达作用,要看清作者的用意。命题者往往在此设题。
辽宁卷大阅读所选文本是匈牙利作家约卡伊·莫尔《圣诞夜的歌声》,文中歌声就反复出现了。有一道题就着眼于此:
(3)文中画线部分都提到“歌声”,概括说明其不同的含义及重复出现的作用。(6分)
[第一处]“静一静!现在跟着我唱。”亚诺什清了清嗓子,缓缓唱起那首优美而古老的圣歌。歌声轻盈,调子欢快,孩子们瞬间就被吸引住了。在这个温馨的夜晚,小天使们美妙的歌声,从婉转到高亢,一遍又一遍……
[第二处]没等富人反应过来,亚诺什就将钞票放到桌上,转身跑回了家。他挨个亲吻孩子,屋里重新响起了优美而纯净的歌声……
第一处“歌声”表现出亚诺什一家单纯的节日快乐;第二处“歌声”表现出亚诺什一家的亲情经受考验后的快乐。
歌声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呢?这要结合上下文的故事情节来分析:贫穷的亚诺什一家在圣诞夜的美妙歌声惹恼了楼上富有的老爷,他对亚诺什提出:“把你的孩子送给我一个,我来养,将来他会成为有钱的老爷。”他的目的没有达到,“富人无奈,只好要他们别再唱歌了。作为补偿,他给靴匠1000本戈。”亚诺什一家不唱歌了,“屋里笼罩着冰冷而令人窒息的气氛”;亚诺什还了富人给的钱,说“我们高兴,这比1000本戈重要啊……”于是,歌声重新响起了。由此可以归纳出歌声重复出现的作用:使情节跌宕起伏,在结构上前后呼应,使人物形象更鲜活,使文章主题得以彰显。
以上是同学们要重点关注的几大考点。除此之外,笔者就新学期备考提出以下建议:1.重视散文,不忽视小说;重视中国作家的作品,也不忽视外国作家的作品;2.提高阅读文本的能力,答题以读懂为前提;3.适当进行阅读练习,但并非越多越好;4.精选训练题,多琢磨高考题(高考题经过反复打磨,一般来说经得起推敲),并总结归纳各种题型的答题思路;5.要在答案的准确与全面上花工夫。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