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考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怎样才能最快的提升语文成绩?如何应对今年高考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在考试中避免不必要的失分?高分网高考频道小编为高考生总结归纳了2014年高考语文最后70天备考方案,希望为考生们提供服务。
总体指导思想是:减少盲目性,讲究实效性;摒弃定局论,强调有所为,应该有所作为,而且可以有所作为。
下面按高考题型作简要阐述。
★ 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分析部分,经常得分不高,要高度重视。在复习训练过程中要关注热点文章,比如打黑除暴、区域经济、一小时城市圈、世博、高铁、低碳经济及核污染,本土名人传记、本土作家作品,等等。
2、训练依然是最有效的方法。同学们应该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加强限时训练、在文中画符号训练、答题规范(书写)训练等,进一步领悟答题的技巧。
3、现代文阅读分析掌握技巧非常重要。认真看选项和文本是否一致,有没有前后矛盾、张冠李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因果倒置、判断绝对等问题。
主观性阅读题,特别要注意《考试说明》里明确强调为了等分等难度,要加强实用文本的难度,而很多同学现在仅训练实用文本,因此,要针对性训练,更要注意对文学类文本的训练。强化答案的到位(讲到问题的实质),一般采用分点叙述,尽量引述原文,无须过多修饰,点到为止。答题时,找准答题点,看题目涉及的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仔细分析每句话的意思,理清之间的关系,揣摩上下文意,抓住关键语句,再进行分析组合,做出答案一般不成问题。对于探究题,要注意全面考虑问题,针对性强,能进行准确的概括总结,论述合理,理由充分。
★ 古诗文阅读
1、名言名篇默写必须按大纲规定要求背诵的64篇初高中古诗文。复习时要用红笔圈点重点语段、句子和容易出错的字词,留意语言环境,突破生僻难写字,注意同音同义词或同义异性词。考试时要力避错、漏、添字等现象。
2、文言文(包括文化经典)的复习要回归课本或原著。读懂选文的意思是应试的关键,最后阶段还须对18个虚词和120个实词的充分关注,要掌握翻译的技巧,弄清通假字、文言句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要强化考试技巧的掌握:加点词解释选择题尽量回归原文句子,懂得“望文生义”(用现代意思去解古词)选项常常是错误的选项。提炼信息和文意理解选择题一般有两项是迅速排除项,有一项是干扰项,因而采用“排除法”,先排除前项,再仔细研究后者,是一种可行的办法。文言翻译按照翻译规律翻译,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必须注意关键词译出的落实,强烈要求直译,还要考虑语境,留意语法;做题时应关注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审视句子特点,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有些字词可根据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如果实在看不懂选文,可以从选择题第6题去找出一些蛛丝马迹,因为这题常常就是对原文意思的归纳。
3、诗词鉴赏除了要熟悉古诗词常见思想内涵和表达技巧,认真看一些鉴赏实例外,还应扎扎实实做一些不同类型的练习。诗词鉴赏强化意思的到位,要注意使用分析诗歌内容、手法、修辞格等常见的专业术语,紧密结合原诗语句,杜绝不着边际式的分析。答题的关键是要搞清诗歌的思想内容,因为即使是鉴赏诗歌的语言或表达技巧,仍然要扣住它的思想内容。只有在读懂了一首诗的主旨后,才能比较准确地分析它的语言或表达技巧。而一首诗词的主旨,常常在诗中会有所“暗示”,同学们可从“题目”“注解”“意象”“诗眼”“典古”等方面去揣摩。这里特别要提醒的是,千万要注意注解,那常常是命题者对诗歌相关内容有意无意的暗示。
★语言应用
1、语言运用的最后复习,要将这几年各地出现的题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很费时,但不能不做,否则有可能出现考试时对试卷题目完全陌生的现象。还要留意各地试卷上一些新颖的题型,如时文短评检测同学们对问题的分析观点提出是否鲜明,理由阐述是否有条理性、逻辑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否通顺等方面的水准。要非常清醒地掌握时文短评的写作要求:①观点要旗帜鲜明。什么是是,什么是非,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贬斥什么,都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②要有的放矢。写短评,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针对性越强就越有战斗力。不要脱离现实,回避矛盾。③要客观辩证。要讲究真实性和科学性,说理要客观、全面、辩证,不说假大空话。④要通情达理。短评主要是说理,但并不排斥情感,相反,有情有理的评说将更有力量,更能取得好效果。⑤十分重视理由阐述的层次和深度广度,避免说理的肤浅与粗俗。要努力克服以下问题:①全文没有观点,大量转引原材料,没有分析,说理不透。②观点偏激,强词夺理,令人无法接受;或者说理肤浅,没有深度广度;或者分析抓不到问题的实质,浮于表面。③条理不清,语无伦次。④字数不足或严重超标。
2、
3、有针对性的训练很重要!精选题目,有效训练,得出感悟,才能提升解题水平。
★ 写作
1、最后阶段作文复习做什么?应该继续积累素材(包括积累几篇无可挑剔的经典作文),特别是好好整理自己的得意之作,这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可将自己高中以来特别是高三以来的得意之作找出来浏览,有可能的话进行修改、创新。这既是一种练笔,也有可能在考场上把它“牵”到考卷的话题上来。此外,要关注一些热点话题,比如世博会、金融危机、国庆阅兵、低碳生活、见义勇为、教育改革、校园安全、道德素养、人生目标,等等。
2、最后十多天,同学们还要强迫自己认真做二、三篇完整的作文,按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尽量做到题目新颖,开头精彩,收尾有力,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也可以穿插作文片段或搭框架训练。重视优秀作文欣赏及升格作文训练,尽量保持作文的感觉。
3、临场考试作文如何出彩?要重视拟题,精写前几段,思想要健康向上,要有一至两个亮点,一路扣题一路歌,观点鲜明但不绝对,选材与构思求新、求变,充分显示文采(活用修辞,巧引名句,善于化用,引经据典)。要克服临场考试作文常见的问题——①偏题、离题;②议论文堆砌材料,不作分析;③思路狭窄,视野不开阔,言之无物,言之无序,言之无文(文采);④刻意创新,导致游离材料或题目;⑤记叙文不注重细节描写,平铺直叙;⑦语言表达幼稚;⑧卷面不整洁。
这里特别要强调文采问题,这是评卷老师最直接感知的关键。如何让语言出彩?可采用以下方法:①多采用短句子,句子过长容易拖沓,并且容易产生语病,短句显得精炼。②多用修辞句,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反问、综合使用最好。③多用对称句,注意骈散结合,显示抑扬顿挫。④多用流行语。流行语活在广大群众的口语中,有亲切感,新鲜活泼。⑤多引格言警句。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经过反复锤练,具有哲理性。⑥引经据典,让评委老师觉得你书读不少,满腹经纶。⑦多用描写。在记叙文中描写句多,语言就富有形象感,就会显得生动,有文学味道。
4、临场作文要过三个关口:一是审题关。要从下面5个角度入手:从关键句入手,从分析原因入手(一个原因即为一个角度),从作者的情感倾向入手,从辨明关系入手(如依存、主次、取舍、条件关系等),从材料的互补内容入手。要抓住材料或题目关键词句,多从宏观上去考虑它的立意。二是选角关。同学们选取角度最好要新要特,才有可能在众多文章中脱颖而出,避免人云亦云、角度撞车现象。三是积材关。“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学生要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文章要有时代感,要有针对性,不要无病呻吟,不要什么样的作文都只知道把屈原、陶渊明、苏东坡、李白等几个古人拿来说事,把他们当作作文素材的“万金油”。
语文虽然是一门长期积累的学科,但也不乏因讲究备考策略进而短期大幅提高分数的事例。有些同学因为一直以来语文成绩不好,对语文复习失去信心,最后冲刺阶段就放弃了语文学习;而另外一部分考生因为每次考下来成绩都不错,于是沾沾自喜,这段时间就放弃语文复习,将时间花在其他学科上。这些都是错误的做法。在最后30多天,同学们不能对语文松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扎实做好复习迎考。要记住,三天不练手生,每年都会有这样的考生最后考砸的。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