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快速下载App

Android&IOS
扫码后自动识别

台湾

2014-01-09 01:26 来源:格伦教育

台湾(简称:台,英语:Taiwan),由台湾本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64个岛屿构成,1949年后所称的台湾地区还包括靠近大陆的金门与马祖等岛屿,为中国的“多岛之省”。台湾本岛南北长而东西狭。南北最长达394公里、东西最宽为144公里,呈纺锤形。台湾海峡为中国南北方之间的海上交通要道,是著名的远东海上走廊。她与庙岛群岛、舟山群岛、海南岛,构成一条海上“长城”,为中国东南沿海的天然屏障,素有“东南锁钥”,“七省藩篱”之称。

台湾人口主要由最早定居在台湾的台湾少数民族与17世纪后迁入的大陆各省移民所构成。台湾地区使用汉语普通话和繁体中文,通用闽南语、客家语及台湾少数民族语言。台湾省有超过7成的人口集中于西部走廊的5大都会区,其中台北都会区为最大都会区,也是亚洲主要的都市圈。

在中国古代文献里,台湾被称为“蓬莱”、“瀛洲”、“夷州”、“流求”等。明朝万历年间,中国官方正式启用“台湾”这一名称。从三国时代开始,中国人民便逐渐开拓、经营台湾,到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正式建立行省。台湾社会的发展始终延续着中华文化的传统。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恢复了台湾省的行政管理机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台湾经济蓬勃发展,创造出令人瞩目的“台湾奇迹”,在精密机械、生物制药、光电产业、半导体产业、个人电脑、通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实力雄厚。

台湾居民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8%;少数民族占约2%,约43万人。根据语言、风俗的不同,台湾少数民族分为阿美、泰雅、排湾、布农、卑南、鲁凯、邹、雅美、邵族、葛玛兰和赛夏等11族,分居全省各地。

回归中国版图

1945年10月25日,台湾地区日军投降仪式正式举行。

中国方面陈仪长官等、美国联络官柏德尔准将出席仪式。日军第十方面军司令兼台湾总督安藤利吉在投降书上签字。上午10时,陈仪代表中国政府通过广播电台宣布:从即日起台湾和澎湖列岛正式重新归入中国版图,该区一切土地、国民、政事皆归于中国主权之下。至此,日本在台湾长达50年的统治宣告结束。

日本宣布投降后,国民政府鉴于台湾情形特殊,在台湾设立了与大陆各省迥然不同的行政长官公署制度。9月28日,国民政府公布《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组织大纲》,并任命陈仪为台湾省行政长官兼台湾警备总司令。行政长官公署与警备总司令部于9月28日,派公署秘书长葛敬恩和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副参谋长范诵尧2人筹组前进指挥所,并兼该所正、副主任。10月1日。中国空军第一路军司令张延孟奉命携带国民政府国旗单机飞台北,并在台北升起国旗。10月3日,中国陆军先头部队乘木帆船抵台,10月5日,葛敬恩率领幕僚80余人,由重庆抵达台北。此为国民政府接管台湾的首批抵台人员。10月16日,传闻国军将于10月25日抵达基隆,民众乃聚集码头准备迎接。自早到晚,却未见军队来到,许多人露宿码头久等。10月17日,由陈孔达所率的陆军第七十军,以及部分公署官员,分乘美国运输舰40余艘抵达基隆,这是第一批登陆台湾的国军。大军登陆后,受到久候民众热烈欢迎。14时40分,第七十军进入台北,更受到数万市民夹道欢呼,军队所经过的路两旁,砌成了人墙,其中也有些日本人乖乖地排站着。10月24日,陈仪率其公署官员于午后由上海飞抵台北。

地理位置

台湾海峡呈东北向西南走向,北通东海,南接南海,长约200海里,宽约70至221海里,平均宽度约108海里,是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国际海上交通要道。它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相隔约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隔约300公里;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最窄处为130公里。

由于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不光中国东海和南海之间往返的船只从这里通过,从欧洲、非洲、南亚和大洋洲到中国东部沿海的船只也从这里通过。从大西洋、地中海、波斯湾和印度洋到日本海的船只一般也经过这里。

自然气候

台湾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夏秋多台风和暴雨。由于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部,台湾北部为亚热带气候,南部属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高山除外)为22℃,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

行政区划

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地处东经119°18′03″至124°34′30″,北纬20°45′ 25″至25°56′30″之间。面积3.6万平方公里,包括台湾岛(面积3.58万平方公里)、澎湖列岛、绿岛、钓鱼岛、兰屿、彭佳屿、赤尾屿。

在行政区划上,台湾(中华民国)原本共辖基隆、新竹、台中、嘉义、台南5个省辖市,台北、宜兰、桃园、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云林、嘉义、台南、高雄、屏东、台东、花莲、澎湖16个县。后来中华民国(台湾)政府于1967年将台北市定为“行政院院辖市”。之后,在1979年又将高雄设为行政院院辖市。此外,还设有虚级福建省政府,辖金门、连江(马祖)2个县。

历史文化

远古到十六世纪

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是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的。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县左镇乡发现了迄今为止台湾最早的人类化石,被命名为“左镇人”。考古学家认为,“左镇人”是在3万年前从大陆到台湾的,与福建考古发现的“清流人”、“东山人”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南部地区的晚期智人,有着共同的起源,都继承了中国直立人的一些特性。台湾早期住民中,还有少部属于尼格利陀人种的矮黑人和属于琉球人种的琅峤人。上述台湾早期住民是现今台湾少数民族的祖先。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台湾),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隋唐时期(公元589—618年)称台湾为“流求”。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据史籍记载,610年(隋大业六年)汉族人民开始移居澎湖地区。到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汉人开拓澎湖以后,开始向台湾发展,带去了当时先进的生产技术,公元12世纪中叶,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戌守。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湾。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巡逻、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明朝后期开拓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战乱和灾荒的年代,明朝政府的福建当局和郑芝龙集团曾经有组织地移民台湾。

荷兰、西班牙侵略殖民时期

16世纪,西班牙、荷兰等西方殖民势力迅速发展,开始把触角伸向东方。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乘明末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族势力日益强大,明政府处境艰难之时,侵入台湾。不久,西班牙人侵占了台湾北部和东部的一些地区,后于1642年被荷兰人赶走,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荷兰殖民者实行强制统治,把土地据为已有,强迫人民缴纳各种租税,掠夺台湾的米、糖,把其收购到的中国生丝、糖和瓷器经台湾转口运往各国,牟取高额利润。荷兰殖民者的统治,激起了台湾人民的反抗。1652年9月,农民领袖郭怀一领导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这次武装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它表明荷兰的殖民统治已经出现危机。

明郑政权治理时期

1644年,清军入关,在北京建立清朝政权。1661年4月,郑成功以大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2.5万将士及数百艘战舰,由金门进军台湾。郑成功在进军台湾时,向荷兰殖民者表示,台湾“一向属于中国”,台湾和澎湖这两个“岛屿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和耕种这一土地”,荷兰“自应把它归还原主。”经过激烈战斗和围困,1662年2月,郑成功迫使荷兰总督揆一签字投降。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成为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受到广大人民的敬仰。

大清帝国统治时期

1684年,清政府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至1811年,台湾人口已达190万,其中多数是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移民大量开垦荒地,使台湾成为一个新兴的农业区域,并向大陆提供大量稻米和蔗糖,由大陆输入的日用消费品和建筑材料等,使台湾的经济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这个时期,台湾与福建、广东的来往十分密切,中华文化更加全面地传入台湾。

由于西方列强向中国边疆侵逼,中国出现了边疆危机。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台湾,遭刘铭传率军重创,到1885年6月《中法新约》签定,法军被迫撤出台湾。

中法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于1885年将台湾划为单一行省,台湾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首任台湾省巡抚刘铭传积极推行自强新政,清理田赋,增加财政收入,购买轮船,架设电报线,设立邮电总局,建造铁路;购买军舰,增设炮台,设立机器局自造武器;成立煤务局,安装新式采煤机器;设立兴市公司,建街造路;创立西学堂、电报学堂,培养建设人才。刘铭传把众多新式事业集中于一省,使台湾成为当时中国的先进省份之一。

日本侵略统治时期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后,举国同愤,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鸣锣罢市。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率军民反抗日本的侵占,坚持了5个多月的战斗,历经大小百余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终遭失败。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

台湾人民从未屈服日本的殖民统治,在日据初期,以农民为主体的抗日武装进行了长达20年的斗争。后来,文化协会、民众党、共产党等还组织领导了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民族抵抗运动。

1937年7月日本制造“七七事变“,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时期,不少台湾同胞回到祖国参加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台湾的光复作出了贡献。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2月9日,中国政府发出《中国对日宣战布告》,明确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

主权回归

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英勇的抗日战争,终于收复了台湾。台湾同胞欢天喜地,庆祝回归祖国。10月25日,同盟国中华民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华民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华民国主权之下。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中华民国主权管辖之下。

政治经济

台湾(中华民国)六十年代起注重发展工业,已形成以加工外销为主的海岛型工商经济。工业有纺织、电子、制糖、塑胶、电力等,开辟有高雄、台中、楠梓等加工出口区。

台湾回归祖国纪念币有电气化铁路和高速公路,海上和空中航线可达世界五大洲。台湾的旅游业也相当发达,宝岛名胜有日月潭、阿里山、阳明山、北投温泉、台南赤嵌楼、北港妈祖庙等。

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其地理位置优越且有良好的深水港湾,自古有“扼台湾之要,为东南门户”之称。自宋代以来厦门与台湾同属一个行政单位,大陆移民始从厦门移往台湾。相似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与生活习性沟通了厦门与台湾人民密切关系与往来,正如《台湾府志》所载:“台郡与厦门如鸟之两翼,土俗谓厦即台,台即厦”。台湾人民70%的祖籍地源于闽南地区,两地人民情同手足故乡情。这种特定的地理与历史渊源关系使厦门成为与台湾各项交流交往的中转站和交通要道,更是经贸交往的集中地。

针对台湾当局最近声称的考虑允许中国大陆的200种钢材豁免进口关税一事,台湾钢铁工业协会指出,在决定是否放开中国大陆的钢材进口之前,台湾当局应该要求大陆下调对台湾地区的钢材进口关税,并且停止钢出口退税政策。

据称,在台湾当局与大陆于2010年6月签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之后,台湾34种钢材出口到中国享受3%-8%的低关税,而台湾从大陆进口的100种钢材则豁免关税。与东南亚国家一样,台湾当局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阻碍中国的钢出口退税。

文化

民俗

台湾民间习俗与中国大陆特别是南方地区基本一致。最重要的节日依次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送灶、除夕等。过节形式也和大陆相仿,如春节有走亲访友的拜年习俗,元宵节吃汤圆、赛花灯、猜灯谜,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重阳节登高远足,除夕阖家团圆等。其中,台南市盐水区的“盐水蜂炮”、新北市平溪区十分老街的“放天灯”和澎湖县的“乞龟”等较为知名。

台湾还有不少本地特有的节庆活动,如正月初六祭“清水祖师”(主庙在台北市万华区艋舺清水岩,这一天台湾有盛大隆重的庆典仪式)、3月23日前后规模盛大的“妈祖祭”和7月整月的“盂兰盆会”(全省各地轮流做普渡)等。

外来影响

在日本帝国主义殖民者的文化侵略下,台湾省的建筑风格、饮食习惯、日常用语、地名命名、生活习俗等均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而21世纪初日本的流行文化也对台湾产生一定影响。

西方文化也对台湾影响不少。早期有西方殖民和传教者的推广使其对台湾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近现代西方先进的教学理念则成为台湾教育改革的楷模,而现代台湾的政治改革也充分借鉴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

饮食

主词条:台湾小吃、台湾菜

炎热的气候使得台湾的饮食倾向自然原味,调味不求繁复,“清、淡、鲜、醇”是台湾菜烹调的重点,不论炖、炒、蒸或水煮,都趋于清淡,且喜以沾料调味。

台湾因为四面环海,海资源丰富,又曾在日据时期受到日本菜的影响,肥美新鲜的鱼、虾、蟹等海鲜,成为了台湾菜的招牌之一,以清爽不腻、色鲜味美而著称。台湾烹饪风格传承了闽菜“汤汤水水,精于调味”的特色,羹汤类菜肴向来是台湾式宴席的主角之一。

台湾有牛肉面、担仔面、卤肉饭、臭豆腐、贡丸汤、蚵仔煎、甜不辣、珍珠奶茶等风味小吃,而夜市则是体验台湾小吃的最佳场所,吸引着中外游客前来驻足品尝。[87]

文学

明清时期,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孕育出了台湾古典汉文学。日据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妄图消灭中华文化,汉语文学的创作受到侵略者压制。1950、60年代,台湾盛行“怀乡文学”,代表作家有王蓝、姜贵和司马中原等。同时,西方现代文学也是当时台湾文坛的重要力量,白先勇、王文兴为其代表,而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作则有《台北人》、《家变》等。1960年代中后期开始,一些本土作家以《台湾文艺》、《笠诗刊》为阵地,重拾乡土素材,关注农民与劳工等底层阶级的命运,作品隐含批判精神。解严后,文学更加多元化。21世纪初,伴随网络兴起,网络文学成为新的风潮。

戏剧

主词条:台湾戏剧

日据时期,台湾传统戏剧广受欢迎。二战之后,早期在台湾当局的大力推广下,京剧等剧种在台湾得到大力扶持,另一方面歌仔戏、布袋戏等本土剧种则仍是庶民大众的重要娱乐方式。随着电视的出现,布袋戏、歌仔戏开始讲求声光效果,重新获得人们的重视。而京剧与话剧则融入创新元素,经常以小剧场等形式表演,舞台剧表演成为台湾极具活力的艺术活动。[89]

音乐

主词条:台湾流行音乐

日据时期,台湾开始有唱片和流行歌曲的出版。战后初期,闽南语歌曲一度流行。在民间,由香港传入的汉语普通话流行歌曲和欧美音乐传唱一时。1970年代,风格清新的台湾校园民谣风行一时。同一时期,闽南语流行乐坛受日本演歌文化影响,那卡西和夜总会等秀场文化在台湾也十分盛行。1980年代,讲究字正腔圆的“国语”(即汉语普通话)老歌风靡亚洲,当时的台北是华语流行音乐的中心,引领着其发展的潮流。

受到西方摇滚乐的影响,民歌时期后,一批描绘台湾社会百态、百姓生活的歌曲广受欢迎,并引发知识分子的共鸣。1990年代以来,闽南语歌曲风格渐趋多元活泼。随着冷战结束,两岸交流日益密切,大陆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大陆、香港和新马歌手的曲风传入台湾,北京逐渐成为华语流行音乐的中心。进入21世纪,台湾流行音乐人更多地呈现国际化趋向,音乐创作风格逐渐多元化、个性化,“中国风”等音乐曲风令人耳目一新。

电影

主词条:台湾电影

台湾电影的创作始于日据时期,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下,此时的台湾电影深受日本电影影响。1949年后,台湾电影界在台湾当局的扶持下拍摄大量汉语普通话剧情片。同时,闽南语电影也悄然兴起,题材以民间故事等为主。

1960年代,健康写实电影成为电影界的主流。同时,香港制作的电影也在台湾广受欢迎,也影响到台湾本地的电影制作路线,爱情片、武侠片和功夫片成为一时的主流。1962年,华语影坛历史最悠久的电影奖项“台湾电影金马奖”创立,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已成为华人电影工作者的最高荣誉,被誉为华语电影的“奥斯卡”。[94]1970年代,“中影”制作了大量宣传性影片。1970年代末期,以翻拍作家琼瑶的小说为主的爱情片,在台湾掀起一阵潮流,搭配电影的主题曲也大为流行。

1980年代,《儿子的大玩偶》等影片开始了“新电影”风潮。解严后,以侯孝贤的《悲情城市》为代表作,”新浪潮电影“兴起。同时,以美国电影为主的外国影片大举进入,使以小众观赏为大宗的台湾电影市场逐渐萎靡。

经历了1990年代的低迷后,2008年上映的《海角七号》创下超过新台币五亿元的票房成绩,为台湾电影市场注入活力,以此为转折,台湾电影市场份额逐渐扩大,且商业电影重新回归主流。如2011年上映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和《赛德克·巴莱》等。

人口

结构

2010年,台湾常住人口23123866人,其中男性11489285人,女性11634581人,人口密度是638.9人/平方千米,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省份之一,10年间平均年增长率为0.4%,增长趋缓,人口分布的基本特征为平原多于山区、西部多于东部、北部多于南部、城市多于乡村。台湾家庭平均组成为3人。台湾常住人口性别比例为99.6,即100个女性相对99.6个男性。

生育

1968年起,台湾当局出台规定管控人口数。到1990年后,由于生育率下降、医疗水平上升,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出现,台湾当局开始鼓励妇女生育。2012年,台湾生育率创下十年新高,达到1.265。

民族

台湾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主要有汉族、高山族等民族。汉族约占总人口98%,[98]高山族占总人口不到2%,约50万人[99-100]。汉族人口中,1945年前移居台湾的大陆居民(在台湾又称“本省人”)占汉族人口的81%~91%,1945年后移居台湾的大陆居民(在台湾又称“外省人”)占汉族人口的7%~10%。1945年前移居台湾的大陆居民以福建人和广东人为两大分支,其中近80%祖籍福建,以漳州、泉州人为最多,近20%祖籍广东,以梅州、潮州人为最多。

宗教信仰

主词条:台湾佛教、台湾道教

汉族固有的传统信仰如佛教、道教,在汉族民众中极为盛行且根深蒂固,而西方世界常见宗教,如基督教及伊斯兰教也拥有不少信众。21世纪初,台湾有将近八成的民众拥有宗教信仰,更有超过五成的民众经常参加各类型的宗教仪式与庆典。佛教、道教等宗教在台湾已不易区分,两教相互影响融合,在寺庙中看见各种不同宗教的神灵被共同祭祀是常见的事。

语言文字

主词条:繁体中文

台湾人普遍使用汉语普通话和繁体中文,另外比较常见的语言为闽南语、客家语和台湾高山族语言。由于台湾当局和民间重视英语教育,且台湾曾长期沦为日本殖民地,深受日本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贻害,许多台湾老人普遍可使用日语[110],所以常见使用外国语言为英语与日语。

台湾汉字拼音使用注音符号(旧称注音字母)。外文音译早期普遍采用威妥玛拼音,至今台湾的人名及地名的英语音译大多沿用此拼音法。2008年,台湾宣布将译音标准改为汉语拼音,如今台湾县级以下行政区划英文译名均使用汉语拼音。

由于两岸长期处于隔绝状态,台湾部分汉语词汇与中国大陆有所不同。一些融入了台湾本地语言和外国语言,例如:“夯”(热烘烘、流行,来自闽南语)、“赞”(好极了,来自闽南语)与“欧吉桑”(男性长辈,日语:おじさん)、“巴士”(公共汽车,英语:bus),还有一些则是用词习惯的差异,例如台湾的“原子笔”等同于大陆的“圆珠笔”,台湾的“奇异果”等同于大陆的“猕猴桃”。随着两岸交流的日益热络和网络的飞速发展,两岸语词也呈相互影响和逐渐融合之势,如“山寨”、“雷人”、“囧”等发源于大陆的流行词汇,都被台湾民众高频率地运用。

公共传媒

主词条:台湾电视剧、台湾电视业

台湾的电视产业发轫于日据时代,第一家广播电台是创立于1931年的台湾放送协会。当时的电子媒体都与日据当局有着密切的关系。

光复后,台湾的主要电台仍由国民党当局掌握。1949年后,台湾当局对媒体进行相当程度的管制。1962年,台湾电视公司成立,这是台湾的第一家电视台,不久“中国电视公司”和“中华电视公司”陆续开播,台湾电视业进入老三台时代。但当时三台都由台湾当局掌控,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扮演国民党当局宣传的喉舌。1969年,“中视”播出《晶晶》,是为台湾的第一部电视剧。20世纪80、90年代,台湾电视剧产业进入黄金时代,《星星知我心》、《一代女皇武则天》、《戏说乾隆》等优秀电视剧作品风靡亚洲。

解严后,台湾频道数量急速增长,各类电视频道合计已超过100个,包括TVBS、东森电视、中天电视、年代电视、三立电视、八大电视、纬来电视等。但媒体的自由化但亦带来负面效应,甚至不少台湾民众认为电视是社会乱源之一。2001年,电视剧《流星花园》播出,“偶像剧”成为台湾电视剧正式剧种。

报纸

台湾的报纸产业发轫于日据时代,第一份报纸是创刊于1896年的《台湾日日新报》,第一份中文报纸则是创刊于1923年的《台湾民报》,当时的这些报纸都与官方有着密切的关系。

1949年后,台湾当局实行报禁,报纸出版受到台湾当局严格的管制,当时《“中国时报”》与《联合报》、《“中央日报”》并称“三大报”。

解严后,台湾报业逐渐开放,但由于台湾报纸阅读人口逐渐衰退,主要报纸的数量维持在20份左右。《自由时报》在1992年至1994年间逐渐兴起,让台湾一举进入四大报的时代。从2000年开始,《“中央日报”》受到民营化报业的冲击,逐渐没落,取而代之的是2003年创刊的《苹果日报》。

对外交往

国际社会公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但台湾当局仍有22个所谓“邦交国”(截至2013年11月冈比亚与台湾当局“断交”),均为面积、人口和国际影响比较小的第三世界国家。

台湾无权参加联合国及其他只有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组织。对于某些允许地区参加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国政府基于一个中国原则,根据有关国际组织的性质、章程和实际情况,以所能同意和接受的方式对台湾的加入问题作出了安排。台湾已作为中国的一个地区,以“中国台北”、“中华台北”等名义加入亚洲开发银行(ADB)、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国际组织,并以“中华台北”的名义继续留在国际奥委会(IOC)中。作为特殊安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台湾于2002年以“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单独关税区”(简称“中华台北”)的名义参加。

旅游景区

其地貌复杂,处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又有喀斯特地貌与海蚀地貌,故多山水胜境、火山群与温泉群。西海岸沙滩平缓,多海水浴场,而东海岸断崖陡峭,奇石怪岩。森林茂密,动植物资源丰富,更有‘蝴蝶王国‘之称。清代即有‘八景十二胜‘之说,包括:阿里山云海、双潭秋月、玉山积云、清水断崖、澎湖渔火、大屯春色、鲁谷幽峡、安平夕照和草山、新店、大溪、五指山、八卦山、虎头埤、狮头山、太平山、大里筒、旗山及雾社。文物资源丰富,或与反抗荷兰、日本侵略者有关,或为台湾与大陆关系的历史见证。如赤嵌楼、安平古堡、明延平郡王祠、指南宫凌霄宝殿、云林北港妈祖庙、台北与台南孔庙等。高山族人口达30余万,又分为阿美、泰雅、排湾、赛夏、布农、曹、鲁凯、卑南、雅美等9个族群。雅美族的甩发舞与雕船本领,阿美族的对位唱法与多姿的舞蹈,排湾族的刺绣与雕刻,布农族的‘打耳祭‘与‘成年祭‘大典,赛夏族的‘矮灵祭‘与佩铃叮咚的舞蹈,泰雅族的绣衣与播种节,卑南族的‘刹猴祭‘与‘狩猎祭‘等,是那样五彩缤纷。为发展旅游业,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在桃园县兴建‘小人国‘,更丰富了旅游资源。

日月潭

日月潭是台湾唯一的天然湖,位于南投县中央的渔池乡,在玉山之北,能高山南,被海拔2400米的水社大山、大尖山等连峰环绕着,湖面海拔760米,是一个高山湖泊,湖周围35公里,面积100平方公里。深度平均约为40米。湖中有一孤岛:光华岛,也称珠子山,浮珠屿。以光华岛为界,潭水分为丹碧2色。北半部为前潭,水色丹,形如日轮,故名日潭;南半部称为后潭,水色碧,形觚似月,故名月潭,合称日月潭。

阿里山

位于台湾嘉义县东北,是大武峦山、尖山、祝山、塔山等18座山峦的总称。最高峰为大塔山,海拔为2663米,东距台湾最高峰玉山(高3997米)甚近。阿里山风景区面积约有175公顷,是台湾著名的天然森林公园和旅游胜地。

游览阿里山,可由台湾南部的嘉义县乘森林铁路列车到阿里山林区的眠月。全长82.6公里,行车6小时。这条登山铁路要攀升2600多米,沿线有大小隧道66处,最长的有800米。但沿途由于高度不同而造成的各种不同自然景色的变化,更觉阿里山的绚丽多彩。到达眠月后,可在当地旅行社的带领下安排游程。

慈母亭

据说当年蒋介石知道儿子蒋经国对生母毛福梅的感情,于是写下遗书拉近蒋经国与宋美龄的感情。无论是从家庭关系还有政治关系,蒋经国都明白父亲的用心,在慈母桥建了一座"慈母亭",亭里,安置了一个石茶几和几块石头的座椅,而这几个座椅正是代表了台湾和周边的几个岛屿。

交通

台湾的交通非常便利,到达与离开主要是飞机和轮船,岛内交通则以铁路和公路为主。飞机方面,台湾国际航线方面,共34家航空公司飞航世界56个主要城市。国内航线方面,有7家航空公司,往返台湾主要城市之间,同时还有离岛航线。而水运方面, 基隆、高雄、花莲为客轮主要停靠之国际港。台湾与各离岛及金门、马祖间之交通,以飞机为主,客轮为辅。

岛内交通,机场有至台湾各大城市的班车。至于台湾地区城市间的往来,有通行全岛的客运与地区性客运。这些客运都有提供租车的旅游服务。铁路方面,台湾环岛铁路班次密集,十分方便。如果你有驾照的话,还可以在主要机场之服务柜台及大都市都可以租到小型车。国际观光旅馆、观光旅馆、出租车行也有租车服务。从大陆去台的游客一般是选择乘飞机,也有人选择先从福建乘船至金门,再从金门坐飞机至台湾本岛,这样价钱会便宜许多。

飞机

台湾国际航线目前有台湾桃园国际机场(离台北市约40公里)及高雄国际机场,台湾和全球主要国家都有班机直航,少部分大陆、香港及东南亚的航班可直接到达高雄机场,大部份的国际班机都在桃园机场起降。马公、绿岛、兰屿、小琉球、七美屿、望安为离岛小型机场。而目前两岸包机也以桃园机场起降为主,其次是台北松山机场,此外也有少部分起降高雄机场及台中机场。如果你首选目的地为台湾北部城市,那么就首选桃园机场,南部则选择高雄机场。

机场交通

1、客运巴士:桃园国际机场分别有7家客运每日提供固定班次往返于机场与台北、桃园、台中、彰化等城市间。售票柜台在一楼的入境大厅,单程票价为110-140台币之间,时间1h左右。

2、出租车:机场出租车提供24小时服务,往来于桃园国际机场与台北之间的出租车车资,按计程表读数加15%收费,约新台币1300元左右。(仅供参考)T1叫车电话:03-398-2832;T2叫车电话:03-398-3599。

轮船

台湾海上交通发达,基隆、高雄、花莲为客轮主要停靠的国际港,目前,福建的福州、厦门、泉州等地每日均有定期航班直达金门与马祖,即以前常说的“小三通”,到达金门与马祖后,可以再搭飞机至台湾其他地方。台湾和各离岛及金门、马祖之间交通以飞机为主,客轮为辅。另外,从福州有直达高雄的定期轮船,虽然价格会便宜很多,但容易晕船的同学可不要轻易尝试哦。台湾的国际海运目前仅有基隆至琉球间的定时游轮行驶。

台湾当地交通

火车

台湾铁路路线遍布全台,还有很多支线深入偏远乡镇,停靠站点绵密,转乘其他交通工具方便。依车速快慢票价有所不同,分为:自强号、莒光号、复兴号、普快车、区间车五种,速度依次减慢,其中普快车和区间车不需对号入座。东部干线将自强号更名为太鲁阁号。自强号列车是台铁最快的车型,停靠点为县市的一级城市的市中心,许多中小站过站不停,复兴号列车所有站点都停,多为区间通勤列车,少有南北长途。

环岛之星

台铁推出的顶级环岛观光列车“环岛之星”,每日从台北出发,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一列车环岛。

其中西向东列车(逆行)第2079次,

台北发车6:12 →台北到达20:15;东向西列车(顺行)第2080次,

台北发车8:15 →台北到达21:58。必游景点全部在游程范围内。

台湾高铁

台湾高铁全长345公里,贯通台湾西岸,以台北(台北火车站)为起点,经板桥、桃园、新竹、台中、嘉义、台南至高雄左营,共八个车站。最高营运速度设定为每小时300公里,从台北到高雄仅需要两个小时。

除网上订票,台湾各站设有售票处及自动售票机,也可在贴有高铁标志的便利商店利用现金、信用卡等购买。

市区公交

在台湾,各县市都有个别的市区公交车,外型、车资虽不尽相同,但营运模式大致相似。上车后,将零钱投入驾驶座旁的车票箱即可,但不找零,因此在上车前要准备好零钱,台北县市及基隆市的公交车可以使用捷运悠游卡消费。

台湾好行

台湾好行是专为旅游设计的公交服务。对全台知名景点规划有最直接的景点接驳路线、平价的票价、易等易搭的班次,满足深度探访台湾的交通需求。只要辨识全台各路线统一的台湾好行景点接驳旅游服务logo,大红色站牌及车体彩绘涂装车辆,即可搭乘前往各大景点。

出租车

出租车在台湾叫做计程车,车是黄色的,各主要都市出租车是以按表计费,起跳为1.5公里新台币70元,续跳每300公尺加5元。晚上11时以后至早上6时以前附加20%加成费。电话叫车与开行李箱各加收10元服务费,农历春节期间运价会略有调整。原则上, 各主要都市出租车费率依各县市政府订定, 但差异不大。其它城市或长途旅程的出租车,部分不适用里程表计费,请游客于上车前先确认其计费方式。

住宿

在台湾住宿相当方便,不管是都会地区,或是乡村小镇,甚至高山地区,都有住宿地点。尤其台湾外籍观光客众多及国内旅游风气盛行的因素,国际级的观光饭店或是平民化的旅社十分普及,也有休闲与商务旅馆,可以因应不同消费者需求,设备与环境相当舒适与温馨。部分旅馆还提供套装旅游服务,为游客精心安排当地的旅游行程。台湾的旅馆可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国际观光旅馆、观光旅馆及一般旅馆,经合法登记的旅馆,均会张贴合法旅馆专用标章,游客最好选择此类旅馆住宿,会较有保障。

美食

台湾“美食王国”之名备受世界肯定:台菜、客家菜、湘菜、川菜、日式、韩式料理,或是传统小吃、地方特产美食,呈现出多元丰富的美食飨宴。

卤肉饭

没有吃过卤肉饭等于没到过台湾一样,一碗卤肉饭就能代表台湾。在台湾北部,卤肉饭为一种淋上含有煮熟碎猪肉(猪绞肉)及酱油卤汁的白饭的料理,有时酱汁里亦会有香菇丁等的成份在内,与焢肉饭不同,而此种作法在台湾南部称作“肉燥饭”;而所谓的“卤肉饭”在台湾南部是指有着卤猪三层肉的焢肉饭。

蚵仔煎

著名的蚵仔煎,就是用海鲜做成的美味。蚵仔是一种生有硬壳的海中贝类,又名牡蛎,也叫作蚝。在台湾,蚵仔的吃法很多,而蚵仔煎就是具有特色风味的一种,它是将浓稠适当的番薯粉浆淋在煎板上,再撒上清洗好了的蚵仔,打上一个蛋,与韭菜、豆芽、茼莴菜同煎,再配上酱料,趁热品尝,口味甜中带咸,咸中带辣,令人垂涎。

花生卷冰淇淋

当冰淇淋的甜,遇上沙质地花生的咸─这份咸甜咸甜滋味,就是宜兰在地特色小吃─花生卷冰淇淋的正港古早味。花生卷冰淇淋是宜兰人最传统的古早味,也是外地游客来宜兰游玩,不分春夏秋冬都爱吃的在地美食。

红油抄手

一间经营35年的老店“美景红油抄手”,不论何时都大排长龙,更曾有不少大牌明星爱这一味,像天后张惠妹及小S都非常喜欢到此用餐。一碗只要新台币五十元。一般店家的抄手馅料都是使用白毛猪肉,但他们用的则是少了腥味的黑毛猪肉,且肉质较为鲜嫩、细致。另外,香味四溢的抄手,搭上麻而不辣的辣酱,真的是绝配!店内的面食也堪称一绝!晚了就吃不到的红烧牛肉面,牛肉相当的嫩,入口即化。汤头部分有一种自然而然的辛辣感,让人一口接着一口。

台北芋鸭砖

在台北市爱国东路90号的巧虎面店,是家面铺,不过也有清蒸马祖淡菜、德国猪脚、芋泥香酥鸭、黄金南瓜酥等好料,不限某地菜系,甚至有融合两地而成的创意菜。芋泥香酥鸭,看似萝卜糕,却是利用上海老菜芋泥鸭加入台菜芋粿巧而成,把蒸熟的芋泥与卤过、去骨去皮的鸭肉拌匀,加入红葱头与虾米,冷冻后切块裹粉油炸,成了创新的芋鸭砖,吃来芋中有鸭、鸭中有芋。

新竹关西臭豆腐

“臭”名远播的40年老店“关西臭豆腐”,广受欢迎,外酥内软的大块豆腐,配上带点甜味又多汁的泡菜,外加一小匙老板娘自制的辣椒酱,美味极了!关西臭豆腐用中药浸泡过,所以吃起来除了臭还带点中药香,自制手工泡菜则是用梨山运来的高丽菜做成。

虱目鱼片粥

台南知名小吃“虱目鱼片粥”与淮山搭配,再以萃取自上选鲜蚝精华的海鲜汤块为汤底,不但可以同时吃到鲜鱼、鲜蚝和淮山的多重营养,也能提高粥品的层次感。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购买高考报考卡 轻松填报全靠它

联系我们

客服
电话
400-8032-868
QQ群
微信
扫码关注新学涯高考服务号
扫码关注新学涯高考订阅号
app下载
扫一扫下载新学涯高考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