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000—5000米之间,西高东低,西北高中间低,地形复杂多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原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温差大、日照时间长。青海古称西海、鲜水海、卑禾羌海,自十六国时期称青海。藏语称错温波,蒙古语称库库诺尔,均意为青色的湖。古为西戎地,汉为西羌地。西汉后期曾于湖北岸置西海郡,隋朝时北部是中国领土,1242年全部并入蒙古大汗国,蒙古大汗国后成为元朝,从元朝开始时全部是中国领土,其土地属宣政院管辖;明属朵甘都司等;明末清初属和硕特蒙古政权,清朝初为卫藏地,后分设西宁办事大臣,又称青海办事大臣,为青海得名的开始;中华民国初设青海办事长官,后属甘边宁海镇守使,之后建青海省,省名至今未变。
青海交通非常便利,航空、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前瞻二十一世纪,西部大开发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强音,青海经济也将驶入加快发展的轨道。进军鼓响,号角频催,青海各族人民正踌躇满志,描绘一个更加光辉灿烂的新青海。
地理位置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东经89°35′—103°04′,北纬31°40′—39°19′。东西长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72.12万平方公里。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巍巍昆仑山横贯中部,唐古拉山峙立于南,祁连山矗立于北,茫茫草原起伏绵延,柴达木盆地浩瀚无限。长江、黄河之源头在青海,因域内有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青海”。无论是前往新疆还是西藏,青海属必经之地。虽然大部分为戈壁和雪山,不太适合于人居住,但青海的人文资源和地理资源却十分丰富。至今,仍是登山者的乐园,勇敢者的天堂。 青海省一大半的工业产值和人口居住在西宁,西宁为青海省会及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青海的地形大势是盆地、高山和河谷相间分布的高原。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一部分,称为青南高原。
气候条件
青海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具有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雨少而集中、日照长、太阳辐射强等特点。但各地区气候又有明显差异,东部湟水谷地,年平均气温在2—9℃,年降雨量为250—550毫米,主要集中于7—9月。
自然资源
水能资源
省内有270多条较大的河流,水量丰沛,水能储量在1万千瓦以上的河流就有108条,流经之处,山大沟深,落差集中,有水电站坝址178处,总装机容量2166万千瓦,在国内居第5位,居西北之首。
盐湖资源
柴达木盆地有33个盐湖,已初步探明氯化钠储量3263亿吨、氯化钾4.4亿吨、镁盐48.2亿吨、氯化锂1392万吨、锶矿1592万吨、芒硝68.6亿吨,上述储量均居全国第1位,其中氯化镁、氯化钾、氯化锂等储量均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90%以上。溴储量18万吨、硼矿1157万吨,居全国第2位。盐湖资源不仅储量大,而且品位高、类型全、分布集中,资源组合好,开采条件优越。
石油天然气资源
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目前共发现16个油田,6个气田。石油资源量达12亿多吨,已探明2.08亿吨;天然气资源量2937亿立方米,已探明663.29亿立方米。
有色金属和黄金资源
储量较大的有铅115万吨、锌153万吨、铬23万吨。此外,镍、钴、钼、钨、锡、汞也有相当大的储量。岩金和砂金分布广泛,很有勘探和开发前途。
非金属矿产资源
全省共发现矿种36种,有5种列全国第1位。主要有石棉、石膏、石英、石灰岩、石墨等,其中石棉保有储量占全国的63%。
畜牧业资源
青海是中国五大牧区之一和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有5亿亩可利用草场,有各类牲畜2300多万头,其中被称为“雪山之舟”的牦牛有500万头,接近全国的一半;绵羊1400多万只,藏系羊所产“西宁毛”是上好的地毯原料。
动植物资源
全省仅陆栖脊椎动物就有270余种,经济兽类110种,鸟类294种,鱼类40余种;野生植物群落中已发现经济植物1000余种,药用植物680余种,著名中药50多种。野生动植物中有许多是属于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对象。
旅游景区
青海名胜古迹众多,风光雄奇壮美,均具有青藏高原的特色。距今六,七千年前,古代先民们就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斗转星移,沧桑变换。以古墓群、古寺庙、古岩画、古城堡为特征的名胜古迹难以统计。汉、藏、回、蒙古、土家、哈萨克、撒拉等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保持着独特而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习俗。青海旅游资源丰富,类型繁多。
青海湖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面积4,573平方公里,湖面高出海平面3,260米,是泰山顶峰的2倍。湖水最深处为32米。湖中有鸟岛、海心山、海西山、三槐石和沙岛,可供游客游览。陈运和诗《青海湖》描写“始终流不出内陆的壮怀 踪影映入日月山眼帘 属于一种水天空旷的雄浑气概”。鸟岛在青海湖的西部,面积约1平方公里,每年春季有约10万只从中国南方和东南亚以及印度半岛飞来。10多种候鸟在这里繁衍生息,甚为壮观。其集群繁殖密度之大,为亚洲罕见。
孟达林区
孟达林区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境内,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区内古木参天,芳草没膝,山花烂漫,鸟雀啾啾,溪水潺潺。生长热带、亚热带与温带植物540余种,被称为“青海高原的西双版纳”。位于群山环抱中的“天池”,面积20公顷,景色秀丽,气候宜人。
塔尔寺
塔尔寺位于距西宁西南27公里的湟中县鲁沙尔镇,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建于明朝嘉靖三十九年,已有400多年历史。香火鼎盛,影响深远。全寺建筑格局与众不同,由许多独立的佛塔、殿宇、经堂、僧舍组成。属藏汉结合式建筑群,占地40多公顷。大金瓦殿、小金瓦殿和大经堂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尤为著名。酥油花、堆绣、壁画誉为塔尔寺的艺术“三绝”。
交通
铁路
现有铁路:青藏铁路、兰青铁路。
规划中(含建设中)铁路: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青段)、川青铁路、格敦铁路(格尔木-敦煌)、格库铁路(格尔木-库尔勒)、西张铁路(西宁-张掖)、成西铁路(成都-西宁)、柳格铁路、哈木铁路(哈尔盖-木里)、茶都铁路、甘河支线铁路、西海支线铁路、锡铁山至鱼卡至一里坪铁路等。
公路
截至2007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5.3万公里,基本建成了全省“两横三纵三条路”的主骨架公路网。西部开发省际通道青海境内路段率先全部建成;除通往果洛州的二级公路正在改建外,其余五州一地都通了二级以上公路;县县通了油路;91.6%的乡镇、56.95%的建制村、牧委会通了公路,1760个村村道得到硬化,160万农牧民群众走上了水泥硬化路。全省实现了县县通油路、乡乡通公路、行政村基本通公路的目标。
水路
青海省通航水域主要集中在青海湖、李家峡、龙羊峡、公伯峡、黄河上游贵徳境内以及克鲁克湖等地区。至2008年底,我省黄河上游尕马羊曲至大河家桥段航道总里程 351.54公里,青海湖有6条航线,里程约190.07公里。航道等级主要以六级为主。目前已通航里程近 317.74 公里。目前经过设计建设的码头有青海湖151码头、二郎剑码头、李家峡码头、贵德码头、龙羊峡码头等。
航空
现有机场:西宁曹家堡机场、格尔木机场、玉树巴塘机场
规划中机场:花土沟机场、果洛大武机场、德令哈机场
美食
尕面片、拉条子、馓子、糌粑、青海瓷碗酸奶、搅团、酿皮等。
特产
旱獭皮、黑紫羔皮、藏刀、冬虫夏草、贝母、鹿茸、沙果、雪莲等。
最佳旅游时间
青海的最佳旅游时间是短暂的夏季,即5—9月。5月中旬左右,草原渐渐泛起绿意,各种候鸟逐渐飞聚青海湖,冰消雪融,高原进入生机勃勃的时期。7月是青海的最热月,此时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地区,气温甚至可以达到摄氏三十六度,而青海东部地区则温润凉爽,非常适合消夏,但这时候旅行者如果要去青海南部地区,如玉树或者五道梁、唐古拉山口等地点,仍要特别注意防寒。
旅游贴士
1、青海气候比较干燥,应适当加强蔬菜水果摄入以增强抵抗力。虽然青海的羊肉很好吃,但不能过多食用,会造成上火。这里的水果不是很多,可以携带一些维生素进行补充。
2、要记得多喝水,高原空气湿度比较低,会容易脱水引发一些疾病,而且要不断但少量的喝。
3、青海藏区青梨酒颇为醉人,饮酒以自己平日普通白酒酒量的三分之二为宜。
4、藏区的酥油茶之类食品不太适合内地人肠胃,不能多吃。当地有待客的酥油茶空碗。
5、酒泉全年温差较大,地处内陆中温带干旱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严寒期较长;夏无酷暑;春秋两季短暂而不明显;干燥少雨,气温日差较大。每年2月最冷,最低气温为-21.6℃,7月最热,最高温度为38.4℃。
6、风沙比较大,注意做好防沙措施。
节日习俗
花儿会
“花儿”是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地区的一种山歌型情歌,也是一种多民族的民歌,多是在田间劳动、山中放牧、赶车上路即兴顺口编唱。由于是情歌,某些年龄和场合是禁唱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唱“花儿”是有季节性的。传统的花儿会,也多集中在秋收之前的农历四、五、六这几个月里。以其为主流已形成了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的节日。
燃灯节
公元1419年藏历十月二十五日,一代宗师宗喀巴在甘丹寺圆寂。后来,每年这一天,整个藏族地区每家每户都点灯纪念这位伟大的佛教领袖。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