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解读:这一段文字不多,但是非常引人关注。可以说都是属于文件中的“干货”。首先“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这是没有可商量余地的,就是一刀切。有家长提出质疑,2015年是不是仅在试点省份执行?晨雾认为不是。这不属于“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无需做到“三年早知道”。但是这里有一处有些含糊:体育等特长生加分项目是否包含体优加分(二级运动员加分)?严格地说体育等特长生加分项目与优加分(二级运动员加分)是不同的概念,前者属于自主招生优惠系列,后者属于照顾加分系列。这里需要官方的解读。而且文件还提到“确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应合理设置加分分值。探索完善边疆民族特困地区加分政策”。可见需要重新规定的加分事项还很多。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9月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根据《实施意见》,今年年底前,国家将出台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文件,我们按照新的文件严格执行。应当以该文件为准。但是一句话,加分项目将会控制得更严格。
“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这句话请北京地区考生家长格外关注。因为北京是所谓地方性加分的“重灾区”。根据北京教育考试院公示的2014年高考照顾加分数据,加分考生人次排在前三位的加分项目为:少数民族、市三好学生和市优秀学生干部。十分巧合的是,在所有加分项目中,只有这三项是标注“*”的本地加分项目。这三项加起来为9673人次,占加分总数的比例高达90.78%。另根据6月30日教育部网站发文统计,2014年全国加分瘦身之后,全国奥赛科技类加分、体育特长生加分和地方性加分项目大幅减少;具有这三项加分资格的考生由往年的5万人减至3万人。由此可见,考生人数不足全国考生人数1%的北京,地方性加分人数却占了全国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我相信北京市教委会对这个问题认真思考的。另外《实施意见》的精神是地方性加分项目“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与北京2014年看似首次严格执行的“地方性加分项目只适合北京市的高校招生”是截然不同的。更加严格---- 显然是不能包括那些坐落在北京的中央部属高校。)
2.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申请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达到相应要求,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试点高校要合理确定考核内容,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
(晨雾解读:关于自主招生的这一段也是对考生家长们影响重大的,并且不受“三年早知道”的影响,2015年就会在全国所有省份实施。首先最大的变化在于“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看到这句话,希望家长们要意识到,有一些高校的自主招生笔试可能会取消,取而代之的就是高考成绩。高校已经没有必要组织专门的自主招生笔试了,根据高考成绩筛选面试名单即可。方式有点类似港校录取。现有的自主招生联考模式即便不被取消,也基本上不会再有高校采用的。因为那是多此一举。不排除有极个别高校还会坚持自己的笔试环节,那估计也不是对通常知识的考核,而是某些专业所特许的知识的考核。高考后在进行自主招生确实有利于减轻当前“小高考”给考生带来的负担,同时通过这个尝试为未来扩大高校自主权之后的完全自主招生积累经验。)
3.完善高校招生选拔机制。高校要将涉及考试招生的相关事项,包括标准、条件和程序等内容,在招生章程中详细列明并提前向社会公布。加强学校招生委员会建设,在制定学校招生计划、确定招生政策和规则、决定招生重大事项等方面充分发挥招生委员会作用。高校可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巡视学校测试、录取现场等方式,对招生工作实施第三方监督。建立考试录取申诉机制,及时回应处理各种问题。建立招生问责制,2015年起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对录取结果负责。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