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快速下载App

Android&IOS
扫码后自动识别

异地高考:如何寻找教育公平最大公约数

2014-06-04 09:30 来源:光明日报

问题三:异地高考能否承载教育公平?

现象:呼声迥异。

各地异地高考方案的出台,立刻引发了各界人士强烈关注。支持者、反对者,态度非常鲜明,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异地高考政策的实施难度。

专家解读:

王烽:异地高考是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子女教育问题得到相当程度的解决以后,透过城镇化和人口流动反映出来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问题。与义务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强调“均等化”不同,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更多的是一种通过择优录取体现的“选择的公平”。这种选择的公平主要体现在考生和学校之间,政府宏观调控应起到促进公平的正向作用。但是目前恰恰是按省分配招生名额、划定分数线等计划经济做法干扰了学校与学生的双向选择,这种计划招生模式与户籍制度等结合起来,使录取机会的省际差异表现为流动人口权益问题。异地高考本身也是“深水区”的改革,涉及利益调整。保证当地户籍人口就利益一点也不受损是不现实的。照顾非户籍考生的合理诉求,城市才能有一个更加公平、更加和谐的环境;而在北上广津这些地方,目前是不可能不设门槛的。户籍、非户籍人口应当相互理解和包容,政府则应当搭建对话的平台、创建理解的氛围,拿出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异地高考既不可能一夜之间完全放开,又不可能按兵不动。

问题四:突破点究竟在哪里?

现象:“异地高考”成为“异地高职”。

对于教育部布置的异地高考“作业”,各地方案不一。有的地方仅向教育部交了一张“异地高职”的答卷,壁垒依旧。当然,异地高考背后涉及户籍、社保等诸多基础性问题,影响范围之大、争议之多、情况之复杂,远超一般教育议题。但在教育公平的呼声面前,如何打破利益藩篱,往前推进,仍需要切实行动。

专家解读:

王烽:过去在城市发展规划中,人口流动及其公共服务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现在则需要“补课”。除了担心对户籍人口高考录取机会的冲击外,北上广等大城市强调更多的是城市人口压力和资源承载能力,担心“开口子”会引起城市人口规模“失控”,于是提出了很高的门槛,甚至只打开了一个“窗口”。实际上,人口流动早已冲破了户籍限制,异地高考更核心的是要解决城市内部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之间的平等权利问题。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之间的争论,警示的是城市社会割裂的倾向,要求政府把这一问题上升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长治久安的高度解决。家长工作、居住、纳税等条件成为“门槛”的组成部分,是渐进改革思路的体现,但“门槛”的高低应基于对非户籍人口的调查摸底基础上,对公众才有说服力。当前,国家可以在全国招生计划增量中安排一定比例,根据各地的实施方案,对解决问题的努力予以支持,同时加大对国务院转发五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的通知》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力度。北上广津等大城市,如果在对非户籍人口子女在学情况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将现有异地考生存量与政策实施后可能带来的增量分开对待、设定门槛,让目前符合条件的考生在本地考试录取的同时避免聚集效应,则有可能更为有效地缓解矛盾。如果需要,还应该建立与流出地省份沟通合作的平台,确保所有考生都有参加高考的权利。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购买高考报考卡 轻松填报全靠它

联系我们

客服
电话
400-8032-868
QQ群
微信
扫码关注新学涯高考服务号
扫码关注新学涯高考订阅号
app下载
扫一扫下载新学涯高考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