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已明确“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等改革思路。
分析人士指出,这意味着本轮改革将通过系统、综合的改革治理,让高考制度实现从“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到“发展机会人人均等”的跨越。未来高考将出现哪些变化?
从“一锤定音”到“多元评价”
一直以来,高考统考成绩是高校录取的唯一依据,省级招办按考生成绩和志愿从高到低排序、投档,考生命运完全取决于总分。
“如果一个670分的学生和一个660分的学生竞争我们学校的数学专业,即使后者数学是满分也没有机会,前者可以凭借语文或英语的优势进入数学专业”,北方一所重点大学招办主任说,“‘招分’带来学生和专业的错配率,在我们学校达到10%以上,只能在后来得到一定程度的修正。”
上海社科院院长王战介绍,调查显示,大学新生对专业的满意度(非常满意和基本满意)本科为32%、高职为35%;而对专业“很不满意”者则占到30%和27%。在王战看来,现行录取机制是造成低满意度的重要原因。
新一轮高考改革打破唯分数论,实施综合评价的导向,让人们看到从“招分”到“招生”的转变趋势。
王战认为,从单一到多元的综合评价录取机制应该指向“三位一体”:一是让统一高考成绩从唯一标准变为标准之一;二是让高中学习过程与高考挂钩,在录取标准中导入高中阶段学业水平成绩;三是通过学生道德素质、志愿服务、课外活动等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实现高考录取刚性标准与多元评价的结合。
近年来,浙江等地教育部门和高校,适应科学选拔人才的社会需求,率先突破唯分数论,为新一轮高考改革奠定实践基础。
2011年,浙江省探索改变高考成绩“一锤定音”,选择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试点推行“三位一体”自主选拔模式:统考成绩仅占录取依据50%,高校面试成绩占30%,高中学业水平成绩占20%。
适应“三位一体”需求,浙江省教育部门把原先的高中会考升格为比较规范的“学考”——学业水平考试。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党委书记孙恒介绍,“学考”由省级组织,采用与高考同等的标准化考点,一年两考,每次全科开考,考生每科可参加2次考试,取最好成绩。今年1月,浙江省组织的完整“学考”,11门科目参加人次63万多人,最高一科有14万多人参加。
孙恒说,根据可信、可用的“学考”成绩,再加上考生高中综合素质评价、高中平时成绩、兴趣特长、个人陈述等书面材料,试点高校可以结合自己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对报名考生进行选择,按不超过计划数1:5的名额进行面试。
浙江工业大学招办主任金晓明说,通过面试被预录取的学生,只要后来统考成绩达到一本线便可被录取。最终学生的成绩由统考成绩、“学考”成绩、面试成绩三部分组成。
在金晓明看来,与传统模式相比,“三位一体”选拔的学生与专业实现了较高的匹配度,这些学生虽然统考成绩不一定最顶尖,但在学习研究、社团活动、创新创造等多个方面显示出比统一招生更强的活力。比如工商管理专业2011级一名学生入学时统考成绩低于传统招生录取线20分,列倒数第一,但入校后表现优异,大二时专业绩点已居第一。
3年来,浙江“三位一体”招生模式已从2所高校扩大到34所高校,招生数量控制在学校招生总量的3%以内。通过这种模式被录取的学生数量从2011年的260人,增加到去年的2062人,今年计划招生3470人,已吸引2万学生报名。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