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东异地高考“破冰”
到“北约”“华约”掐尖升级
高考改革“两会”引热议
关乎千家万户、关乎亿万人命运的高考每年都是“两会”热议的话题。在山东“破冰”之举的激发下,今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对高考改革有了新的思考和表达。
高考改革要有“放”有“保”
“‘放’得好,打破户籍限制,实现异地高考,山东给高考注入了‘活水’。” 新疆师范大学副校长牛汝极代表说。他认为,从拒绝高考移民到放开学籍制度,实际上是对现有高考录取制度的一种大胆创新。取消户籍限制,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公平享受教育资源。
“山东可以这样做,但就目前而言,青海等欠发达省区还难以这样做。”青海大学党委书记乔正孝代表说。他认为,打破户籍等外在制约,推动国家高考制度改革是必然趋势。但这方面的改革要基于教育发展现状,要尊重差异、有“放”有“保”,循序渐进,在推动良性竞争的同时,不能忽视对欠发达地区教育事业的扶助。
自主招生机制待思量
2003年开始,高校自主招生正式拉开序幕。这其中,以北大为首的“北约”联盟院校和以清华为首的“华约”联盟院校近年来自主招生掐尖之争日益升级。
牛汝极认为,高等教育发展想要寻求突破,除了高校自身在教育教学工作上亟待创新外,还需要政府简政放权,帮助高校推进人才选拔改革。
乔正孝认为,只有在自主招生中贯穿广泛而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让权力受到有效监督,才能推荐出各方认可的合格学生。
成才不完全取决于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确实有差异,没有绝对的公平。”乔正孝坦言,“但一个人能否真正的成才,并不完全取决于教育资源,更多地需要自身努力,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
乔正孝认为,政府在营造公平、有序的高等教育人才选拔和竞争环境的同时,还应在全社会树立“人人是人才,也可以成为人才”的观念,要引导社会公众明白,只要把自己的学习工作做精、做透,最终都能成功。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