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快速下载App

Android&IOS
扫码后自动识别

中国高考状元阴盛阳衰 女状元称霸全国18省

2015-06-12 10:22 来源:格伦高考

2015年6月10日,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2015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追踪调查的1952-2014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状元3000多人,这是艾瑞深研究院连续第9年独家发布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恢复高考38年来,中国六星级大学最受高考状元青睐,北京大学雄居2015中国高考状元青睐大学排行榜榜首,中国科学院大学未能实现状元零突破;港校退出省级高考状元争夺,转战二线争夺地市级状元。

高考状元并未“超凡脱俗”,志愿首选最赚钱热门专业;昔日高考状元毕业后多从事高薪职业,行业顶尖人才偏少,状元成才率低于预期。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发布最新中国高考状元姓名排行榜、中国高考状元城市排行榜、中国高考状元导师排行榜和中国最值得状元报考大学及专业排行榜等,“王”姓最盛产高考状元,状元起名最爱“晓”字;上海中学毕伟玉培养5名状元,堪称“中国最牛高考状元导师”。

高考状元“阴盛阳衰”态势持续增强,男状元比例再创7年新低

报告显示,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最新调查的2000-2014年中国各地区省级高考状元中,“女汉子”压倒“须眉男”,女性状元攀升至52.65%,男状元跌至47.35%;对比1999年之前的全国高考状元性别比例,现今高考男女状元比例严重失调,“阴盛阳衰”态势不减,男性高考竞争力持续下降,男孩危机此起彼伏。中国大学评价资深专家、艾瑞深研究院首席专家蔡言厚教授指出,在2014年全国各地区省级高考状元中,男状元占比比2013年下降4.69个百分点,下跌幅度较大再创历史新低,下降至40.43%;而女状元比例上涨至59.57%,女性在全国高考中优势地位更加突出。值得庆幸的是,男性在中国高考理科状元榜上仍坚守传统的霸主地位,男状元占比高达64.82%,而在全国高考文科状元中,女性已经远超男性,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占比70.16%,称霸全国考坛。

艾瑞深研究院首席专家蔡言厚教授指出,整体而言,在2000-2014年的中国各地区省级高考状元中,女状元所占比例总体略高于男状元,可谓巾帼不让须眉;15年间,男状元接近或高于50%的年份有 7年,约占47%。按时间序列做趋势分析,大致在50%这个平衡点(即“一半对一半”)左右出现随机涨落。但从2011年开始,女状元比例就以每年近5%的速度攀升,上升势头迅猛,男女状元比例差距逐渐拉大,大有女汉子独霸全国高考之势。相比而言,男状元除了2000年、2001年、2003年、2004年、2010年、2011年的所占比例略高于女状元外,其它年份则是巾帼远胜须眉;2007年男状元占比为37.21%创下2000年以来的最低记录,而2014年则创下最近5年来的男状元比例新低。

现行高考模式“偏爱”女性,“拯救男状元”刻不容缓

2000年以来中国女性已逐步在全国高考竞争中“称雄”,从最初的“三分天下有其一”逐渐走向“头顶半边天”,近四年来女状元所占比例每年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从发展趋势来看大有“一枝独秀”之势。中国大学评价资深专家、艾瑞深研究院首席专家蔡言厚教授指出,全国高考男女状元比例严重失衡,这与目前社会各类杰出人才中男性占绝对优势呈现“倒挂”之态。从古代社会到现代社会,杰出人才中男性历来占主导优势,当下高考状元“阴盛阳衰”态势不容轻视,男性在高考中的传统优势和竞争力逐渐丧失,“拯救男状元”应成为当前全国基础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蔡言厚教授表示,我国社会进步男女日趋平等,家长愿意为女孩接受优质教育进行投资、高考科目设置中语言类科目偏多,考试内容中考察记忆能力的比例过高、女生心理发育较男生更快,细致耐心度比男生更高是导致高考赛场特别是高考状元性别争夺战中出现“阴盛阳衰”格局的三大原因。

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并逐渐深化,使教育功能价值逐渐回归学生本位;21世纪初在大学启动自主招生工作,实施创新创业教育,逐渐形成多元评价体系。在上述背景下,一些优秀男生敢于突破应试教育的束缚,坚持走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道路,而目前各地区高考全国统考或分省自主命题的考试科目、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仍然是应试教育的各种翻版,这大大增加了素来刻苦努力的优秀女生考取高考状元的机会。艾瑞深研究院首席专家蔡言厚教授呼吁,要想改变目前全国高考以状元为代表的高分考生“阴盛阳衰”的不利局面,应尽早对高考形式、高考科目和高考内容等进行综合性、系统性、渐进性改革,特别是英语等语言类高考科目的分数要适当下调或考试次数要适当增加、恢复数理化高考科目的难度及分数、增加各高考科目综合分析和实践应用类题目等,使高考成为选拔思考者而非应试者的人才选拔制度,最终加速国家教育改革进程,特别是破解所谓“应试教育”、“学生负担过重(即减负)”等“教育沉疴”或“考试顽疾”,有效回答“钱学森之问”。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购买高考报考卡 轻松填报全靠它

联系我们

客服
电话
400-8032-868
QQ群
微信
扫码关注新学涯高考服务号
扫码关注新学涯高考订阅号
app下载
扫一扫下载新学涯高考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