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各地艺术考试大战硝烟再起。不少艺考生在半个月内跑四五个甚至六七个城市,开销动不动万元以上。然而,在不断增加的时间、金钱成本和精力付出背后,不少专业的淘汰率甚至高达98%。而在艺考不易的同时,另一边却是“出口”趋窄,艺术类毕业生的对口工作越来越难找,让艺考俨然已异化为一条“囧途”。
法国艺术家、布尔日高等艺术学院前院长Paul Devautour曾对中国的艺考大军深感不可思议,因为许多人并非出于热爱,而是为了某种虚荣甚至泡沫化的就业前景。同时,高校在海纳艺考潮时又不得不寻找下游出口,有些高校的“艺术培养”也越来越有技能培训或职业培训的味道,一些艺术专业成了戴着高校这顶“大盖帽”的“技校”。这不仅伤害了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也深深地伤害了艺术本身。
缺乏兴趣和潜力的学生,即使通过刻苦训练考进高等艺术院校,也会学得很痛苦,很难在专业上有进一步的发展。社会应该多一些警醒和反思,考生在选择艺术这条路时,更要权衡利益关系,谨慎选择。尤其是在高昂成本与残酷现实并存的当下,艺考该是回归理性的时候了。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