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真的来了!
从2014年上海和浙江率先启动高考改革试点,两地超过34万高考生迎来首次新高考,新高考已经实实在在地向我们走来。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实施细节都与以往高考有着明显的区别。参加新高考,将是一个长期的、有计划的、需细心规划的过程。
语文学科作为高中必考科目之一,一直都是通识教育的重点。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的发现、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构建与运用为基础的,而高考试卷对语文的考查也越来越偏向于文学素养的考查。
语文是基础性学科,很多大学的课程设置里,语文课程仍然是学习重点。与语文学科直接对应的大学专业主要是文学类和语言类专业。
高中数学的知识点包括函数、数列与极限、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六个方面。
数学是基础学科,向来也是大多数学生的弱点,但这个偏工具性的学科是很多大学专业的学习重点,很多专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用到“数学”这个工具。数学不光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数学思维是我们解决很多问题的方法。例如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都需要数学基础,甚至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工作等专业也要学习数学。大学各专业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区别是将数学的理论运用到了更为具体的学科里。
英语作为高考必考科目之一,也是重点通识课程之一。英语承载着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高考仅仅是对听读写的考查,对于我们学习英语来说,这还远远不够。进入大学,英语依然会有对应的学分要求。当下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我们对国外的人与事接触也越来越多。学习英语,不仅仅是在学习一门课程,也是在拓展自己的国际视野。放宽自己的视野,我们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部分。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物理学科因难度较大,很多学生在选科的时候都想避开它,但物理所覆盖的大学专业却非常广,甚至很多专业的选考科目规定必须有物理。
化学学科一直以来都注重化学知识的合理运用。高中化学课程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与化学直接对应的大学专业包括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与生物学科直接对应的大学专业主要是农学、医学和生物科学类专业。
生物学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生物学前景广阔,挑战也将更上一层。人口、食物、环境、能源问题等都与生物学关系密切。选择生物学,既可以走学术科研道路,为人类未来生活的提升贡献力量;也可以进入企业工作,为当下的生命科学应用添砖加瓦。
政治作为新高考模式下6选3中的一科,会带你了解国家,融入社会。个人无法脱离国家而存在,无法跳出社会而生活。高中政治是一个合格的公民所必修的,从经济哲学到国家政治,这些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进入到大学之后,政治会细化为思想政治类课程。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到近代史、思修,这是每个大学生都要必修的内容,而对于政治类相关专业的课程则会更加的细致。从时代的主流思想到一些学者的思想。学习这些思想的过程中,我们个人的综合能力也在随之提高。
历史科目主要关注过去与现在的动态发展,虽然是“纯文”科目,但却能培养学生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通过教学内容涉及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民族关系等各个方面,与多个学科产生联系。同时,在学习历史过程中,还要学习立体地、多渠道地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法,在认识过去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能力。
历史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科属性较强,专业特点较为明显。与历史学科直接对应的大学专业主要是历史类和社会学类专业。
地理虽然属于传统“文综”范畴,但它一直呈现出跨“人文社会”与“科学”两个领域的学科特点。作为一门基础课程,目的学生而言,还需要学习自然灾害与防治和选修环境保护这两个模块的内容。总体而言,地理学科知识需要从识记、理解、简单应用到综合应用四个层次来加以掌握。
地理学科比较强调专业性,对于地理事象的了解分析都需要建立在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与地理学科直接对应的大学专业主要包括地质勘探、工程测绘、城乡建设管理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