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某些高校招生不按具体专业来招,而按学科大类招生。比如人大的社会学类和哲学类,其实不是具体专业,学生学习一两年通识课程后,再在学科大类中选择自己希望深造的专业。如果不明白这些细节,一看社会学和哲学就放弃就可惜了。
统计分析·人数:“零报考”专业大多仅招1人
从统计结果看出,无人报考的专业招1人的情况较多见。以人大为例,环境科学、哲学类等多个无人报考的专业招生计划均只有1人,成了“独头儿”专业。
对此,人大大一学生江蔚云告诉记者,去年高考时就想报考哲学类,但看到仅在京招1人,为了给自己多些机会不得不放弃,从而报考了共招13人的工商管理专业。
原因:名校门槛高多盯“大专业”
是什么原因阻碍了报考?专家分析表示,招生计划名额太少是主要因素。如果是普通高校的这类专业,分数门槛不高,大家或许还敢于一搏,尝试报考,但对人大这种在北京提档线仅次于北大、清华的名校,多数考生心里还得多掂量两下。
如果这个专业没能录取,考虑到此后各顺位志愿的专业级差等因素,考生可能面临被调剂或退档的结局。
报考此类专业,背负心理压力,考生的临场发挥会受影响,反而得不偿失。从这些因素考虑,各大名校招生计划较多的“大专业”会更受青睐。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