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快速下载App

Android&IOS
扫码后自动识别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高考作文 > 作文真题 > 2015年

2015年上海高考作文题及解析

2015-10-10 17:37 来源:格伦高考

目前,本科生和研究生理性思辨能力缺乏,社会上滥情的文章大肆泛滥,因而高考作文使用理性观点型的材料对于高校选拔人才是有利的,但是无论是前几年的“自由和不自由”,“重要和不重要”,“一切都会过去都不会过去”,还是今年的“坚硬和柔软”,都有点把观点强加给学生的意味。虽然说可以让学生按照材料作文的观点能够有逻辑有层次推进,反映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从人才创新培养角度来说,如果有学生质疑、反对甚至完全否定、推倒重来,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是否也要鼓励呢?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从审题而言,这样题目,对于这两年的考生,是不难的。与去年的“沙漠中的自由”相比,甚至更简单了一些。这个题目是已经习见的对立关系类材料题。今年二模的作文题中浦东的“勇”与“惧”,闵行的“大”与“小”,虹口的“快”与“慢”,徐汇的“碎片”与“全景”,皆属此列。

但是,浏览网络上有关这个题目的新闻,有一个网站的标题是“造就和谐的自我”。如果有学生在考场中写出这样的标题,那就令人有些担心,会不会重心偏移,成为一个偏题作文。很多网站使用的标题是“心中的坚硬与柔软”,能命名出这样的标题,说明编辑的审题基本过关了,不过,是否是最精当的角度,还要看文章内容。因为这个材料三句话涉及三个关键词“坚硬”、“柔软”和“和谐的自我”。综合起来理解,就是一个拥有着和谐自我的人,应当是内心坚硬和柔软兼具的人。仅仅把注意点落在“和谐”,显然抽空了这个材料核心的内容,而如果只写“硬”与“软”,既可能将二者纯然对立,也可能简单叠加。好的立意应当重在处理“硬”与“软”是如何“和谐”的造就一个自我的。

因此,这个题目看似简单,一些学生甚至有可能训练过类似的话题,但是有话可说,未必等于说得精彩。所以,今年的作文可能千人一面,凡能跳出雷同立意,而能够在“硬”与“软”的“和谐”关系上多加着力的,必属上品好文。

那么如何让“硬”和“软”和谐起来,而不在内心打架呢?尽管刚柔并济是一个可取的立意,但是让一个人的内心简单地把二者加总起来,未免显得过于粗糙,而且并不一定等于“和谐”。因此,深入思考形成一个人健康心灵,和谐自我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坚硬”和“柔软”的不同运用范畴。一个人在原则上,底线上是一定要硬气的,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上,有时或可以柔软一些。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坚硬可能造成人际交往的困难和矛盾,而原则底线的柔软则沦为犬儒,成为道德相对主义者和极端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者。文章的立意和逻辑,全在于此。

当然,选取何者为主,则可以作者本人所关心的当今现实或者自己为人中,哪个更加具有值得思考的价值为准。你若觉得当今人们多无底线无原则的犬儒,则侧重于写软中带硬,若觉得满街都是满脑子己见不知变通的顽固分子,则侧重于写硬需要柔来软化。选取的侧重可以看出学生的现实感。

因之,一个看上去温和蔼然的人,其实内心无比坚硬,一个看上去硬朗坚强的人,其实内心也有柔软处。凶猛的老虎可以心细如丝,而美艳柔丽的花朵也可以利刺武装。

我们首先按照材料作文审题的一般方法,从材料中提取关键词--这些关键词有可能是名词、形容词或动词。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提取关键词“坚硬”;

“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提取关键词“柔软”;

“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早就和谐的自我”--提取关键词“和谐”和“自我”。

根据这些关键词,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句子--

“想要造就和谐的自我,需要我们处理好自己的坚硬和柔软。”

显然,这些关键词具有其象征意义。

“和谐的自我”代表什么?--自身价值的实现,可以引申为成功。

找出这一点其实并不难。但接下来就需要我们还原“坚硬”和“柔软”这两个象征词的本义了。

一、“坚硬” 可以代表“内心的坚守”,“柔软”象征“变通的处理方式”。

在这里我们不妨借用2013年湖北卷作文题目的意象“水”,即“上善若水任方圆”--有时我们做人要像“孔方兄”一样,内心方正,有坚守的底线,但是处理问题时则要讲究方式方法,更加懂得变通,即所谓“取像于钱,外圆内方”。

二、 “坚硬”可以代表“对目标的执着追求”,“柔软”象征“对生活细节的捕捉和体会”。考察我们的人生,自然需要树立目标和方向,并坚持朝此方向努力;但对事业和成功的追求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我们同样不能忽略对生活细节的体味与感受,这包括对情感的珍视,与家人的相处,愉悦的阅读体验或者偶尔出游的收获等等,正是这些“柔软”的部分,让我们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购买高考报考卡 轻松填报全靠它

联系我们

客服中心
400-8032-868
周一至周日 8:00-23:00
在线沟通>>
扫码关注
  • 订阅号
  • 服务号
  • 微博
客服
电话
400-8032-868
QQ群
微信
扫码关注新学涯高考服务号
扫码关注新学涯高考订阅号
app下载
扫一扫下载新学涯高考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