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题:24个话题要过一遍
谈到作文,潘佑飞认为,最后阶段要回归考纲的24个话题,把所有话题过一轮,从观点、到典型事例的积累、到句式、词汇,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在考试中,举例时一定要扣回主题词。在段落分配方面,题目中有几个写作任务,最好就对应几个段落。段落不要太冗长,每一段有主题句、支撑句,脉络要清晰。值得注意的是,一般都会要求第一段不少于30个词,因此第一段不能写得太短,但也不宜太冗长。词汇运用方面,在追求准确的基础上,尽可能提升一下表达的质量,忌讳冷僻的表达。但同一个意思如果在文章中出现一次以上,最好能用不同的词组表达,让语言显得更丰富。
高中英语资深老师梁建铭认为:考生必须清楚知道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错题分析和弱点训练。考生在总结以往考卷中的错题时,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点:1.完型填空中,记忆不认识的选项词汇,以弥补词汇的缺漏;2.语法填空中,关注词性判断,强化句子结构分析;3.再次回顾出错的介词搭配。
梁建铭说,在所剩不多的时间里,写作具有相对较高的提分潜力。因此,应该每天花时间运用高中阶段所学的靓词靓句。写作中尽量避免使用部分小学、初中所学习的低级词汇,体现高中英语水平,提高写作语言分。其实,数量不用多,但这部分亮点句型需要多次造句练习,确保在高考中不会犯错。
梁建铭建议:最后一周,需要回归基础,记忆词汇、词性变换、介词固定搭配等易错点,并锻炼写作,强化亮点词、句的应用。当然,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发挥出最佳水平。
文科综合:深挖重点主干知识
广州日报讯 (记者陈翔、刘晓星 通讯员余敏健)去年广东高考政治评卷组组长陈金龙说,去年试题继续回归课本基础知识考核,2/3的试题都是考查学科主干知识的理解。考生只要熟悉教材,然后完整再现、合理调配、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就可以得到相应分数。
去年广东高考历史评卷组组长陈文海提醒,去年对于主观题部分中的各个小题,考生的答题表现在总体上不太均衡,有些小题失分较多,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按照设问要求作答,缺乏必要的论证而仅仅简单呈现结论;抽象概括能力比较欠缺,未能对历史现象进行基本分类;对于历史阶段性特征把握不准,从而在历史现象的时空归属上出现错位。
去年广东高考地理评卷组组长钟巍说,去年考生出现一些典型的错误,导致失分,具体表现在地理基础知识欠扎实,主要表现为:一是基础知识题很多的考生仍然会出错;二是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表述出错。如“珠江的主要补给类型是雨水补给”,很多考生答成了“河水补给”;“海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湖泊水补给”等。三是错别字严重。将“雨水补给”答成了“雨水补及”;“地形”答成“地型”;“冬季风”答成“东季风”等,会影响得分。
此外,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地理区域具体特征分析、运用地理专业术语进行规范表达的能力出现欠缺。
卓越教育认为,去年广东地理卷中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分值比重分别高达35%和23%,依旧占据地理试卷的最主要部分,体现了广东地理试卷对于基础知识的重视程度。这个比例今年值得借鉴。
今年备考政治,要着重加强对材料分析能力的训练。
严查
今年,全省550多个考点,2.5万多个考场均建立了电子监控系统,对考试过程实行实时网上远程监控。同时,省教育考试院将派出22个巡视组奔赴全省21个地市及顺德区巡视检查。
举报
目前,广东已设立考试违纪行为举报信箱和举报电话。为加强考试监督,从严查处各种违规行为,省教育考试院设立了考试违规行为举报信箱和举报电话,高考举报电话020-38627821,学业水平考试举报电话020-38627984,举报邮箱:gdksygzc@sina.com,2758356929@qq.com,考生如发现考点有违规作弊行为的,可来电来信向省教育考试院反映。
这些要看仔细
省教育考试院负责人提醒考生要注意下列事项:
1.考生在考试前一两天要仔细检查考试用具是否准备妥当(如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铅笔、三角板、铅笔刀、圆规、塑料胶擦等),每天赴考点前要检查清楚考试所需用具,特别要注意携带好自己的准考证、身份证,不带准考证、身份证是不能进入考场的。
2.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考生严禁携带各种无线通讯工具(如移动电话、无线耳机)、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涂改液、修正带以及不透明的文具盒(袋、套)和不透明的水杯(含饮料)等物品进入考场。
3.按规定,开考前30分钟开始进入考场,非英语科的外语科目开考前35分钟开始进入考场,正式考试开始15分钟(非英语科的外语科目开考前15分钟)后禁止迟到考生进入考场考试,每科考试结束前30分钟起方可交卷离场。
4.今年,广东省全部考场均实现对考试过程的实时网上远程监控,考生将在考场监考人员和“电子眼”的“双重”监控下进行考试。按照教育部规定,考生携带任何书籍、资料及通讯工具(手机、传呼机)等违规物品进入考场,无论使用与否,将被取消考试成绩。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