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平行志愿中的“坑”和“避坑法则”是什么?
所谓“坑”,原指地面上凹下去的地方,行人若不注意便会掉进去甚至受伤,不能继续前行。高校招生录取过程中也有类似的“坑”,考生如果不慎“掉”进这样的“坑”里,将对自己的录取造成比较大的“伤害”,有的甚至因此而落选。
这种“坑”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考生填报志愿不当造成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考生对所报高校的专业期望值过高,且又不服从专业调剂;二是忽视了少数高校部分专业对考生的身体条件、单科成绩或专业统考成绩等有一定的要求;三是随意填报志愿,填报了不愿意就读的院校(专业);四是志愿顺序排序不当。
网上录取系统在投档时,是以考生的投档排序成绩进行投档,一般不会把“考生是否服从专业调剂”和部分高校部分专业录取的附加身体及单科成绩要求作为投档条件(这些录取条件在高校《招生章程》中可以查看,是高校录取的必要条件)。这种情况下,考生档案如果没有投到自己条件不符合的高校,后续志愿还有希望;如果档案投到了自己条件不符合的高校,肯定会退档。还有就是考生随意填报或志愿顺序排列不当,投档到不满意的高校后自己申请退档。每个批次投档时,所有高校和所有考生的平行志愿投档是一次性完成的,一旦被退档,就只能参加征集志愿或后续批次录取,录取的机会和满意度将大大降低。我们把这种情况视为平行志愿的“坑”。有的“坑”是显性的,有的“坑”是隐性的。
平行志愿虽然减轻了考生填报志愿的压力,增加了考生的录取机会,同时也存在风险,其中“坑”的风险最大,但这种“坑”完全是可以避免的。考生在填报平行志愿时一定要注意“避坑”,否则将“掉得大”,“坑”了自己。那么,填报平行志愿时如何“避坑”呢,我们提供以下“避坑法则”。
(1)研究高校《招生章程》。认真仔细地阅读拟报院校的招生章程和录取要求,坚决不填报自身条件或单科成绩等不符合的院校或专业。
(2)理性选择。统筹各个院校和专业志愿。如果对专业要求较高、意向比较明确,可以适当降低学校的层次以确保满足专业意愿。
(3)别任性。审慎选择是否“服从专业调剂”,尽量填满专业志愿,适当拉开6个专业志愿的层次,不能全部选择好专业。
(4)莫随意。克服填报志愿中的随意性,不愿意就读的院校(专业)不要填;尤其是填报中外合作专业或高收费专业,要考虑家庭经济承受能力。
(5)注意院校(专业)志愿排序。院校(专业)志愿顺序最好按考生自己的升学意愿排序,将最想就读的院校(专业)填在靠前的位置。
以上“避坑法则”同样适用于梯度志愿。
30.考生在填报志愿前需了解哪些信息?
填报志愿是一个充分利用有关信息综合决策的过程,多方面了解信息是合理填报志愿的前提。一般来说,建议掌握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信息:
一是招生形势。了解招生形势,有助于整体把握填报志愿的原则和方向,避免主观臆断。招生形势包括当年招生改革的一些重大举措、管理办法、全省各科类报考人数、各批次各科类招生计划数、录取比例等等。
二是招生政策规定。填报志愿首先要了解招生政策和规定,特别是与填报志愿密切相关的政策和规定。比如录取批次的划分、录取办法、优录照顾政策、录取程序、投档办法、高考体检指导意见等。
三是学校招生章程和招生简章。招生章程和招生简章是了解高校情况的主要材料。招生章程是考生填报志愿必读内容,主要介绍招生规则和录取要求。招生简章是高校为招生特意印制的宣传材料,它包括院校的地理环境、建筑面积、历史沿革、专业设置情况、学科优势、师资力量、院士及教授人数、是否有博士硕士授予权、在校生人数、奖贷学金设置情况等等。现在有些高校的同一专业办在不同校区、同一专业的收费标准不一样,对这些情况考生也要了解清楚。
四是招生计划。招生计划主要是指在我省招生的高校、专业和招生人数,还要了解招生计划与往年增减情况的变化。
五是近几年全省考生成绩排序、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和各院校录取数据。收集近年各批次线、各院校在我省录取的第一志愿考生人数、录取的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了解以上信息,有助于考生分析预测各高校的调档线。
六是相关科目成绩要求。所谓相关科目,就是与所报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高考科目。相关科目成绩优秀,有利于所报专业的录取,反之,所报专业的录取机会就会降低。有些院校的部分专业录取对高考相关科目成绩有一定的要求,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也应关注和收集这方面的信息。
七是毕业后就业情况。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时如果能了解院校和专业近年来的就业形势,选择就业率较高的院校和专业,将来择业会多一份机遇。
31.考生通过什么途径了解报考高校的相关信息?如何查询高校招生章程?
考生要通过正规渠道和途径了解院校的招生录取信息。一是登录院校网站,了解院校基本情况;二是查阅院校招生章程和招生简章,了解学校录取要求;三是通过电话向高校咨询;四是有条件的考生最好能到院校实地考察,了解院校的办学情况。
招生章程是高校向社会公布有关招生信息的主要形式,考生可登陆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和招生院校招生信息网查询高校招生章程。
32.考生网上填报志愿有哪几个操作步骤?
网上填报志愿主要有以下10个步骤:阅读招生计划→拟定志愿草表→登录指定网页→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修改初始密码,填写联系地址和电话,阅读考生须知→填报志愿→检查核对→保存志愿信息→查询志愿,退出系统→再次登录系统,再次查询志愿。
第一步:阅读招生计划。填报志愿要以2018年《湖北招生考试》杂志11、13、16、18期上登载的招生计划为依据。特别是招生计划前面的阅读说明,对填报志愿的要求以及一些有特殊规定的院校和专业进行了提示,考生一定要注意阅读。
第二步:拟定志愿草表。上网填报志愿前,先将选报的志愿填到志愿草表上,再按志愿草表上的内容上网填报,减少在网上反复修改的次数,减少出错的可能性。《湖北招生考试》杂志和湖北招生信息网上有各批次志愿草表的样表,考生可以复印和下载。
第三步:登录指定网页。登录省招办指定网页,打开浏览器,输入网报网址,如果学校网络管理员已经将网报地址设置为浏览器的主页,打开浏览器即可。
第四步: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名是考生准考证上的14位报名号,第一次登录网上填报志愿系统要输入初始密码,初始密码是考生本人的身份证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再点击“登录”按钮即可进入网上填报志愿系统。
第五步:首次登录后必须修改密码、填写联系地址、电话、阅读《考生须知》。首次进入网上填报志愿系统时,计算机屏幕上会出现修改密码、填写联系地址、电话及阅读“网上填报志愿考生须知”的界面。考生必须按要求修改初始密码并填写联系地址、电话等信息。如果考生4月-5月份在网报系统中已经填好了自己的联络方式,也要检查一下是否正确,如果有误或有变化,一定要更改过来。考生应仔细阅读“网上填报志愿考生须知”,了解操作流程和相关要求以后再进行操作。考生只有正确完成本界面操作后方可进入系统进行其它操作。
第六步:选择批次填报志愿。在网页上点击“填报志愿”按钮,选择要填报的批次进入填报页面,例如,你要填报本科第一批志愿,就点击“本科第一批”,进入本科第一批志愿栏,按志愿草表上的院校代号和专业代号填到一本志愿栏内。填完一本志愿并保存好后,如果你还要填报二本志愿,就点击“本科第二批”,进入本科第二批志愿栏填二本志愿,以此类推。不同批次不同序号的院校志愿和不同序号的专业志愿要填到对应的志愿栏,每个志愿要与志愿栏一一对应,千万不要错栏错位。
第七步:检查核对。院校代号和专业代号输入完毕后,点击“下一步”按钮,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将你填的代号转换成相对应的院校和专业,屏幕上会显示你填报的院校名称和专业名称。这时候,要阅读屏幕上的提示信息,仔细核实显示的学校和专业是不是你想要填报的,如果不是,或出现红色字体显示的“无效院校”或“无效专业”就说明填错了代号,一定要查阅招生计划按正确的代号更正,要不然就张冠李戴了。如果要修改或补填志愿,可以点击“上一步”按钮,返回到填报界面进行修改或补填。
第八步:保存志愿信息。检查志愿信息无误后,点击“保存”按钮,只有点击了“保存”按钮,填报的志愿信息才会储存到网报系统中;不点击的话,志愿信息就保存不了,等于没有填报志愿。每填好一个批次的志愿,都要点击“保存”按钮,保存这个批次的志愿信息。
第九步:查询志愿,退出系统。把需要填报的各批次志愿全部填报完毕后,点击“查询志愿”按钮,可以全面查看各批次志愿填报情况,检查所填批次、院校、专业志愿是否完整准确,是否存在无效院校志愿或无效专业志愿。全面检查填报的所有批次志愿后,如果没有问题,点击“安全退出”按钮,退出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关闭填报志愿的浏览器页面。
第十步:再次登录系统,再次查询志愿。退出网报系统后,为了确保志愿信息安全有效无误,考生最好重新登录网报系统,再次查看自己的志愿。
33.考生网上填报志愿有哪些注意事项?
(1)网上填报志愿10个主要操作步骤一个都不能少。网上填报的志愿是投档录取依据,为了保证志愿的安全有效,考生要对自己填报的志愿负责,严格按规定的步骤和程序上网填报。
(2)登录省招办指定的网址填报。考生只能在省招办指定的网上填报志愿,否则无效。
(3)在规定时间上网填报。在规定时间内,考生可以不受次数限制上网填报或修改,网上填报志愿截止时间一到,网报系统就会关闭,不能再进行填报或修改。考生未在规定时间上网填报视为放弃填报志愿。
(4)首次登录后必须更改初始密码。考生本人对自己的密码负责,要妥善保管好密码。若忘记或遗失密码,可以凭准考证和身份证向县市招办申请恢复初始密码,恢复初始密码后,考生应及时登陆系统更改。密码设置不能过于简单,不要用出生年月、身份证号、学号、考号、手机号、“1234”、“123456”、“6666”、“8888”或“aaaa”、“abcdef”之类的数字和字母作为密码。
(5)每次上网填报志愿有时限规定。考生每次登录网报系统后填报时间为30分钟,应在30分钟内完成志愿填报,若超过30分钟,系统将自动退出。如果考生还要填报或修改,可以在15分钟以后再次登录网报系统。
(6)一定要记住“保存”和“退出”。每一批次的志愿填报或修改完成、检查无误后,一定要点击“保存”按钮,将填报的志愿信息保存到网报系统。在填报的所有批次志愿都完成后,或离开计算机时,一定要选择“安全退出”,退出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关闭填报志愿的浏览器页面,避免密码或志愿被他人修改。
(7)再次登录网报系统检查志愿信息。关闭填报志愿的浏览器页面后,建议考生最好再次登陆网报系统,点击“查询志愿”按钮,检查志愿信息是否保存,检查所填各批次、院校、专业志愿是否完整准确,是否有误,是否遗漏。如有问题,及时解决。
(8)建议先拟定好志愿草表再上网填报。高考志愿对录取考生至关重要,考生必须慎重填报每一批次的每一个志愿,先反复斟酌填写志愿草表,再对照拟好的志愿草表在网上一一填写,这样不容易出现错漏。在网上草率填报、多次修改,很容易出现失误。
(9)建议考生不要在网报截止时间之前几小时集中填报志愿或修改志愿。从往年网报情况看,考生如果在填报志愿截止时间之前集中突击填报志愿和修改志愿,会心情紧张,容易错误操作;还有可能导致网络访问流量过大,网络不畅,网速缓慢,影响填报。
(10)准确填写联系电话和通讯地址。考生登陆省招办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后,除了填报志愿,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就是在网上填报志愿系统中填写本人的联系电话和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建议填写考生本人或家长的手机号码,这是考生网上录取电子档案信息中的重要部分。考生填写或修改联系方式请于6月28日下午5点前完成,逾期将不能填写。
34.为什么要求考生一定要在网上填报志愿系统中填写联系电话和通信地址?
考生在填报志愿演练或正式填报志愿时,登陆省招办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后,除了填报志愿,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就是在网上填报志愿系统中填写本人的联系电话和通信地址,联系电话建议填写考生本人或家长的手机号码,这是考生网上录取电子档案信息中的重要部分。考生在高考报名时填写的通讯方式主要用于考试和通知高考成绩;在网上填报志愿系统中填报的通讯方式主要是用于录取期间招生部门或高校与考生联系,用于高校寄发录取通知书。如果考生不填写或填写不准确,可能会影响录取,录取后高校无法寄发录取通知书,影响考生正常报到上学。每年都有部分考生,不填或随意填写,高校在录取时需要与考生联系时无法联系上,在寄发通知书时无处寄送,给录取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也耽误了考生自己。所以,请考生们一定要按网上填报志愿的要求,认真、准确、完整地填写手机号码和通信地址。特别提醒考生,避免使用携号转网的手机号码作为联系方式。省招办10639678阳光招生短信平台只能向湖北省内联通、电信、移动的手机号发送信息,暂时不能对省外手机号码发送信息。手机号长度为11位,请勿在前面加“0”或“86”。手机号码应为考生本人、家长或其他近亲属的,除此之外,不要填写其他人的手机号码。所填写的手机号码与联系电话一定要确保9月底之前不停机。考生填写或修改联系方式请于6月28日下午5点前完成,逾期将不能填写或修改。
35.考生能不能在网上修改志愿?考生忘记网上填报志愿密码怎么办?
在网上填报志愿规定截止时间之前,考生可以在网上对自己填报的所有志愿进行修改。考生在网上修改志愿时,应注意:
(1)修改志愿也要按照网上填报志愿规定程序和步骤进行操作,避免由于操作不规范造成修改的志愿无效。
(2)修改志愿之前,要重新填写志愿草表,与原填报的志愿一一对照,将网上需要修改的志愿删除,重新在网上输入修改后的志愿。
(3)仔细核对重新填报志愿的院校代码和专业代码,避免错填志愿和无效志愿。
(4)不要反复多次上网修改。网上填报志愿有规定的程序和步骤,反复上网多次修改志愿既给考生增加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也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失误。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前,慎重决定自己每一个批次的每一个志愿,尽量避免反复修改。
(5)建议考生不要集中在网报截止时间前几小时填报和修改志愿。避免造成网络访问流量过大,网络不畅,网速缓慢,不能及时登录指定网站顺利填报志愿。
(6)修改志愿后,要点击“保存”,最好再次点击“查询志愿”,复核修改的志愿是否准确,是否有错漏。每次修改都要“保存”志愿,否则,修改无效。
(7)若多次修改志愿则以考生最后一次保存的志愿信息为准。
网上填报志愿的初始密码为考生本人的身份证号,考生登录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后,必须首先修改初始密码,然后填报志愿。如果考生忘记了初始密码或修改后的密码,可以持本人高考准考证和身份证到高考报名的县(市、区)招办申请恢复初始密码。初始密码恢复后,考生要及时登录网上填报志愿系统,修改初始密码。
36.为什么会出现漏填、错填志愿或填报无效志愿?如何避免填报无效志愿和错填志愿?
出现漏填、错填志愿或无效志愿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漏填批次、院校或专业志愿。考生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本应填报多个批次、多个院校、多个专业的志愿,但在填报过程中漏填了部分批次、院校和专业志愿。
(2)填错院校批次位置。如把属于第一批的志愿填到第二批志愿栏,或把属于第二批的志愿填到了第一批志愿栏等等,都属于无效志愿。考生把艺术、体育类志愿填到提前批(文、理)栏,或把艺术本科(一)的志愿填到艺术本科(二)等等,也属于无效志愿。
(3)填错院校代号。院校代号和院校名称是一一对应的,考生志愿信息按院校代号录入,填错了院校代号就等于填错了院校。譬如一位考生准备填报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的院校代号为1000,这位考生将1000错填成了1600,1600代表的是西北大学,这位考生的志愿就成了西北大学;又例如,一位考生想填报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的院校代号为1450,可他错填了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代号,录取时尽管这位考生的分数达到了北京理工大学的投档线,但这位考生的电子档案是无法投出的。
(4)错填或漏填专业志愿。一是影响录取结果;二是错填或漏填实行分类投档的专业,将直接影响投档,也可能无法投档。
(5)用往年资料上的院校代号填报今年的志愿。考生填报的院校及专业代号一定要以2018年省招办通过《湖北招生考试》杂志和湖北招生信息网公布的招生计划为准,院校代号和专业代号不是一成不变的,省招办根据每年的招生情况,会对部分院校的院校代号和专业代号作一些调整,所以考生千万不能使用往年资料上的代号填报今年的志愿。另外,有些高校招生资料上公布的院校代码是国家统一编排的,湖北省使用的是本省编排的代号,考生一定要以省招办公布的院校代号填报志愿。
(6)科类填报错误。招生计划分文史、理工、艺术、体育科类,考生要根据自己考试科类查阅招生计划,选报志愿。文史考生如果根据理工招生计划填报志愿,理工考生如果根据文史招生计划填报志愿,都是错误志愿。
(7)生源范围和招生对象填错。例如有的中职毕业生参加的是我省组织的技能高考,填报志愿时却填报了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的志愿;有的少数民族考生填报了不在本地区招生的少数民族预科班志愿;有的女生填报了不招女生的专业志愿;艺术专业不合格的考生填报了艺术专业志愿;没有参加体育素质测试的考生填报了体育专业志愿,不具备国家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报考条件的考生报考了专项计划等等。出现这些情况,即使填报了志愿,也不能投档录取。
(8)填报自身条件和学校招生章程要求不符的志愿。有些高校的专业对考生报考条件有特殊要求,在学校招生章程或公布的招生计划中已经作了明确规定。比如,某所高校的一些专业要求考生的外语口语成绩达到80分,那么外语口语成绩没有达到80分或没有参加外语口语考试的考生,填报了这样的专业,就等同于填报了无效志愿。例如某学校在招生章程中规定某一专业招收身高1.7m以上考生,1.7m以下的考生填报了就不会被录取。错填志愿后,有时网上志愿栏内会显示“无效院校”或“无效专业”的红色字样,表明这个志愿填报是错误的,一定要修改正确;但有的错误志愿,如志愿位置填报错误、科类填报错误、院校代号和专业代号填报错误、招生范围和招生对象填报错误,只填报二志愿不填报一志愿,以及填报自身条件和学校招生章程要求不符的志愿,网上填报志愿系统都不会出现“无效院校”或“无效专业”字样提示,考生对这些问题应格外注意。无论哪种错误,都有可能影响考生的正常录取,建议考生对照志愿草表逐一批次、逐一院校和专业志愿仔细核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免影响录取。要避免填报无效志愿和错填志愿,除了要认真了解我省今年填报志愿的规定和要求,了解填报学校的招生录取规则,根据省招办公布的2018年的招生计划填报志愿外,考生还应认真填写志愿草表,正确上网输入院校代号和专业代号。填完志愿退出网报系统后,建议重新登录上网再次检查所填报志愿。如果发现无效志愿和错误志愿,要弄清楚原因,及时修改更正。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