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直辖市,简称巴或渝,别称山城、渝都、雾都、桥都等,世界温泉之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典型组团式大城市,下辖19区15县4自治县,是五大国家中心城市(北京、上海、重庆、广州、天津)之一,全国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及航运、政治、文化、科技、教育、通信等中心,是国家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2012年,重庆市经济总量11459亿元,名列中国大陆城市第七位。
2011年国务院把重庆定位为四大国际大都市(北京、上海、重庆、广州)之一。重庆两江新区是西南地区唯一、中西部地区之一的国家级新区(另有甘肃兰州新区),亦是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先行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最为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
重庆曾为中华民国战时首都,远东反法西斯指挥中心。
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在香港发布《第十届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重庆首次跻身全国前十强,以本地特有的优势压倒武汉、成都位居中西部第一。重庆尤其在城市成长竞争力排名中,首次超过北京、上海等城市,仅次于天津,位居全国第二。
地理位置
重庆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地跨东经105°11'—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界渝东、渝东南临湖北省和湖南省,渝南接贵州省,渝西、渝北连四川省,渝东北与陕西省和湖北省相连。重庆地处信封盆地东南部,其北部、东部及南部分别有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环绕。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面积较大,有“山城”之称。辖区东西长470千米,南北宽450千米,辖区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为北京、天津、上海三市总面积的2.39倍,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城市,其中主城建成区面积为647.78平方千米。
自然气候
重庆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是宜居城市,年平均气候在18℃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平均在6-8℃,夏季炎热,七月每日最高气温均在35度以上。极端气温最高43℃,最低-2℃,日照总时数1000-1200小时,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常年降雨量1000-1450毫米,春夏之交夜雨尤甚,因此有“巴山夜雨”之说,有山水园林之风光。重庆多雾,素有“雾都”之称。重庆地处巴蜀盆地东部,其北部、东部及南部分别有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环绕。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面积较大,有“山城”之称。
行政区划
重庆市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下辖38个行政区县(自治县):
有19个区(万州区、黔江区、涪陵区、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綦江区、大足区);
19个县(自治县)(潼南县、铜梁县、荣昌县、璧山县、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武隆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重庆以主城区为依托,各区、县(自治县)形如众星拱月,构成了大、中、小城市有机结合的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城市群,是中国目前行政辖区最大、人口最多、管理行政单元最多的特大型城市。
陪都文化
1937年11月因中日全面开战,日军快要进犯京畿中枢而将中央政府迁都到重庆,之后重庆市成为中华民国首都直到二战结束还都南京为止。中华民国将重庆定为永久陪都。
1937年,国民政府军在对日作战中接连失利,大片国土失守,首都南京告急。由于当时与日本相比中国军事实力差距较大,因而自战端开启以来,中国军队对日作战虽竭尽全力,三军效命,但还是大都失利,致使无法组织有效的防御会战。于是国民政府决定放弃南京,将首都迁往重庆。
关于迁都重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重庆由于地处四川盆地东部丘陵地带,市区四周环山,主城半岛长江和嘉陵江环绕,东面又有三峡和大巴山作天然屏障,易守难攻;
重庆为长江上游航运交通枢纽,交通便捷;
重庆有完善的工业(军工)基础条件;
重庆虽然物产贫瘠,但临近所在之四川省成都市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有极大的战略储备资源。
中国国民政府迁都后,重庆从一个中国西南的工业城市一跃成为当时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并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心之一。同时,重庆也承担了极为惨重的代价。由于地势阻挡,日本陆军无法进入四川盆地,遂改变战略。1938年2月18日起,日本陆海军航空部队对重庆展开“航空进攻作战”,为期近6年的“无差别轰炸”,史称“重庆大轰炸”。至1943年8月23日轰炸战略停止,重庆市损失惨重,仅市区市民死亡11889人,受伤14100人,房屋毁坏17608栋,重庆市区大半化为废墟,市区工商界的直接损失就达500万美元以上。史学界最新的统计数据为:死亡2.36万人和受伤3.78万人,共6.14万人。
但是中国政府并未再做任何退让和妥协,对日政策始终保持强硬,民众各界也积极开展各种救亡运动。最后日军进攻中国西南的战略计划破产。
抗日战争爆发,随着日军于1938年10月占领广州、武汉,国民政府首都从南京撤至重庆,并将之定为永久"陪都",实为"战时首都"。重庆成为当时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中心。抗战时期的重庆,同美国的华盛顿、英国的伦敦、前苏联的莫斯科一起被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四大历史名城,是中国的战时首都,是世界反法西斯远东战场的指挥中心,也是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政治舞台。7年中,留下诸多遗迹、轶事,使陪都遗迹成为重庆今天独特的人文景观。
当时大批有志于民族复兴、抗日救亡的青年学子纷至沓来,一大批著名的教育家、学者来渝执教,众多文化艺术界名流也来渝工作定居,诸如郭沫若、柳亚子、马寅初、陶行知、梁漱溟、徐悲鸿、老舍等,使陪都文化兴盛一时,重庆成为了当时全国文化教育中心。而学府云集的重庆文化区沙坪坝区成为当时大后方著名的“文化坝”,现在重庆大学校园里还保留着国立中央大学的旧址。从这里培育出了大批人才,如著名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丁肇中教授、中国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设计者之一王家声等。
旅游景区
具有三千年悠久历史的重庆旅游资源丰富,既拥有集山、水、林、泉、瀑、峡、洞等为一体的壮丽自然景色,又拥有熔巴渝文化、民族文化、移民文化、三峡文化、陪都文化、都市文化于一炉的浓郁文化景观。全市共有自然、人文景点300余处,其中有世界文化遗产1个(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遗产1个(武隆喀斯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6个,国家森林公园24个,国家地质公园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个。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重庆
国家优秀旅游城市:重庆
国家园林城市:重庆
国家旅游强县:巫山县
AAAAA景区(6个):
武隆喀斯特旅游区
长江三峡-小三峡-小小三峡
大足石刻
酉阳桃花源旅游区
綦江万盛黑山谷旅游区
南川金佛山-神龙峡旅游区
AAAA景区(46个):
涪陵白鹤梁、钓鱼城、白帝城、四面山、巫溪红池坝、黔江小南海、彭水阿依河、丰都鬼城、红岩革命纪念馆,歌乐山烈士陵园,酉阳龚滩古镇、磁器口、长寿古镇、江津中山古镇(爱情天梯)、秀山洪安古镇(边城)等
3A级景区37个和2A级景区26个
仙女山
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是重庆十佳旅游景点,特色旅游胜地,地属武陵山脉,位于重庆市武隆县境乌江北岸。仙女山总面积8910公顷,平均海拔1900米,最高峰2033米。
茶山竹海
位于永川区城北2公里处,拥有2万亩大型连片茶园和5万亩巴渝第一大竹海。茶山竹海主要景点有桂山茶园、青龙茶园等三大片茶园和金盆竹海、竹海迷宫等六大片竹海,另外还有朱德楼、田坝子古墓、天子殿、薄刀岭等景点。
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是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长江三峡自然风光中最有价值的一段:瞿塘峡、巫峡十二峰、小三峡、三峡红叶,就在重庆境内。确实像陈运和《长江三峡》一诗所写:“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峡谷家庭 吸引住亿万世人的连声惊叹”。 合川钓鱼城、大足石刻、涪陵白鹤梁、丰都鬼城、忠县石宝寨、奉节白帝城、龙河悬棺群(石柱)、小三峡悬棺群(巫山)、江津莲花石、酉阳永和寺等。
朝天门
位于重庆城东北的长江、嘉陵江交汇处,襟带两江,壁垒三面,地势中高,两侧渐次向下倾斜。今天的朝天门客运码头之上,有宏伟的朝天门广场,是俯看两江汇流,纵览沿江风光的绝佳去处。十分壮观。右侧长江汇合嘉陵江水后,声势益发浩荡,穿三峡,通江汉,一泻千里。
重庆人民大礼堂
重庆人民大礼堂位于人民路学田湾,是邓小平、刘伯承主政西南的时候修建。由张家德先生设计。整个建筑布局合谐,雄伟壮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是重庆市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她分明是一座静默的圣殿,无时无刻不在分享和倾听着一代又一代重庆人的光荣与梦想。
山城夜景
山城夜景是重庆的一张城市名片。每当夜色降临,万家灯火高低辉映,如漫天星汉,极为瑰丽。山城夜景得益于两江环抱,双桥相邻,江中百舸争流,流光溢彩。桥面千红万紫,宛如游龙,动静有别,有似不夜之天。重庆市区三面临江,一面靠山,倚山筑城,建筑层叠耸起,道路盘旋而上,由此形成绮丽夜景。“不览夜景,未到重庆”,重庆,以辉煌的夜景闻名。
红岩村
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指挥中心。当时周恩来等领导同志或以中共代表、或以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的身份进行活动,与国民党当局谈判,进行统一战线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亲赴重庆,莅临红岩四十日。重庆谈判、上党战役,毛泽东坐镇红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为红岩的历史增添了最为光辉的一页。1958年,以此楼为主体的红岩革命纪念馆建立并对外开放。1963年3月,国务院公布此楼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三峡博物馆
三峡博物馆是保护、研究、展示重庆和三峡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与人类环境物证的公益性文化教育机构,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基础设施。如果说重庆人民大礼堂是20世纪50年代重庆的标志性建筑,那么,中国三峡博物馆将是21世纪初重庆的标志性建筑,一颗镶嵌在山水园林的山城重庆心脏的璀璨明珠。
名人纪念
聂荣臻故居、刘伯承故居、赵世炎故居、邓雪芹故居、冯玉祥故居、秦良玉陵园、甘宁坟、严颜墓、红三军司令部旧址、陈独秀旧居、愚王祠、杨尚昆故居、刘子如故居
寺庙道观
大佛寺、双桂堂、银杏堂、螺罐山、慈云寺、观音寺、绍龙观、老君洞、华岩寺
特色古镇
磁器口、长寿古镇、中山古镇、涞滩古镇、龚滩古镇、龙潭古镇等。
交通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地区,是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结合部,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管道运输等运输方式发展很快。重庆是中国长江上游地区唯一汇集水、陆、空交通资源的特大型城市,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2008年11月19日,“畅通重庆”启动,开始加快重庆的交通运输建设。
铁路
重庆目前拥有渝利铁路、渝怀铁路、成渝铁路、渝黔铁路、襄渝铁路、渝遂铁路(中国西部地区第一条高速铁路)、宜万铁路六条电气化铁路干线。
另有铁路支线达万铁路、三万铁路(綦江三江至万盛),万南铁路(綦江万盛至南川)。
在建兰渝铁路、渝怀铁路二线、渝遂铁路二线、南涪铁路、渝万城际铁路、渝黔城际铁路、重庆-成都客运专线、渝黔高速铁路。
另外还有规划中的黔张常铁路、安张常铁路,以及郑渝铁路、渝昆铁路、重庆-西安客运专线、重庆-长沙客运专线。
重庆作为铁道部审定的全国第五大铁路枢纽,在“十二五”期间,铁路交通将实现“四小时周边、八小时出海”的目标。
2006年10月,位于江北区龙头寺的重庆北站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轨道交通三号线经过该站,向北直至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向南可进入渝中半岛和长江南岸地区,方便乘客接驳。
公路
经过重庆的国道有210国道、319国道、212国道、318国道、326国道和城万快速通道。
重庆高速公路建设从成渝高速公路开始,至2010年末已建成高速公路2000公里。
目前已建成的高速公路有渝涪高速公路、重庆绕城高速公路、重庆机场高速公路、渝湘高速公路、渝万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长万高速公路、渝邻高速公路、南渝高速、渝武高速公路、渝黔高速公路、綦万高速公路、渝遂高速公路、万开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江合高速公路、万宜高速公路、邻垫高速公路、忠垫高速公路及重庆内环快速路。
正在建设的高速公路有万南高速公路、万利高速公路、万达高速公路、丰忠高速公路。国家最新高速公路规划7918网中有五条经过重庆,分别是上海至重庆、上海至成都、包头至茂名、重庆至昆明、兰州至海口。重庆高速公路规划为"三环十射三联线"高速公路网。
与公路建设发展同步的重庆桥梁建设也发展迅速,号称“中国桥都”,目前重庆在长江上已建成特大桥十五座,规划建设的还有六座,嘉陵江上已建成特大桥十二座,在建特大桥四座。
水运
重庆拥有得天独厚的黄金水道--长江。三峡工程竣工后,万吨级轮船可以直达重庆港。重庆寸滩国际集装箱港是目前国内内陆航运最大港口。同时万州港和涪陵港在重庆水运体系中也占有重要位置。重庆的水运,顺长江东行,万吨级的轮船可顺江至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以及沿海城市。逆长江西行,1000吨左右的轮船可到四川宜宾。较小轮船沿嘉陵江北上,可至重庆合川、重庆潼南、四川南充、四川广安等城市;经长江从重庆涪陵入乌江,向南能通航到重庆武隆、重庆彭水,直至贵州境内。
航空
重庆主城区内曾经先后有五座机场投入使用。重庆全市现有三座民用机场,分别是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重庆万州五桥机场、重庆黔江舟白机场。
位于重庆市渝北区的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于1990年投入使用,在此之前、1949年后重庆市一直使用位于白市驿的军民两用机场,进出重庆的航班都在此起降。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现在分别有国内航班的T2A、T2B和国际航班的T1三个特大型航站楼,1992年4月国务院将重庆江北机场升格为“国际定期航班机场”,并改名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2007年开工了第二跑道,并于2010年底建成使用。自此,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成为目前中西部唯一正常运行双跑道的机场,也是目前中西部唯一有轨道交通接入的机场。2011年,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905.14万人次,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速度在全国十大机场中排名第一,同时机场吞吐量排名继2006年迈入全国十大机场行列后,再次前进一位,超过杭州机场,上升到第九位。到2015年,当第三条跑道及T3东航站楼建成时,江北机场旅客年吞吐能力将达到4500万人次。
西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和重庆航空有限公司 以该机场为基地。
公共交通
重庆主城区内公共交通形势丰富多样,包含公共汽车、轻轨、地铁、过江索道、缆车、自动扶梯(亚洲最大)、升降式电梯以及过江轮渡等,其中主要公共交通工具是轨道交通和公交汽车。另外,由于地形影响,在重庆马路上几乎看不到自行车和电动车。
拥有中西部地区最多换乘以及最长里程的轨道交通线网络,已开通轨道交通1、2、3、6号线,即将开通5、9、10、环线等
重庆轨道交通一号线。2011年7月28日开通,采用6节编组,现阶段全长36.7公里,设站23座,采用地铁制式。由渝中区朝天门开往沙坪坝大学城。远期延伸至璧山县。
重庆轨道交通二号线。2004年11月6日开通,采用4、6节混合编组,现阶段全长19.1公里,设站18座,采用跨坐式单轨制式。由渝中区较场口开往大渡口区新山村。正在建设的二号线南延段将延伸至巴南区鱼洞,与三号线实现换乘。重庆轨道交通二号线列车
重庆轨道交通三号线。2011年9月29日开通,采用6节编组,现阶段长55.6公里,设站39座,采用跨坐式单轨制式。由巴南区鱼洞开往渝北区江北机场。
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2012年9月28日开通,采用6节编组,现阶段全长19.0公里,设站12座,采用地铁制式。由江北区五里店开往渝北区礼嘉。
重庆轨道交通国博线。2013年开通,采用6节编组。由渝北区礼嘉开往渝北区悦来。
重庆轨道交通远期规划有18条线路(十七线一环)
特色交通
重庆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全 世界最丰富的交通运输系统。重庆除去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公交和出租汽车外,还拥以下交通方式:
跨江客运索道:嘉陵江索道,建于1982年,从渝中区沧白路跨嘉陵江与江北区金沙街相连,因与新建的千厮门嘉陵江大桥桥位重叠,从2011年3月1日起停止运营。长江索道,建于1986年,从渝中区新华路跨长江与南岸区上新街相连,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条跨江客运索道。
客运扶梯:皇冠大扶梯,连接两路口和重庆火车站 ,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扶梯;
升降式客运电梯:凯旋路电梯,连接凯旋路和较场口,是国内唯一的公共客运升降式电梯。
渡江轮渡:重庆境内拥有众多的渡江轮渡线路,随着城市建设大部分已经停运,其中最为出名的为在运“朝天门至江北嘴至弹子石”的轮渡线路和停运“朝天门至唐家沱至郭家沱”轮渡线路。
缆车:缆车多存在于重庆各码头,曾经繁华的航运造就了重庆众多缆车线路,其中望龙门缆车为国内最早的缆车业最为出名,现已废弃,目前仅能从长江索道上空俯瞰这一索道遗址,现重庆主城区仅存缆车线路为,重庆港候船大厅至重庆长江航运港3号码头的客运线路。 BRT快速公交车于2009年开行,从大渡口区巴国城到渝北区龙头寺,采取全封闭运行。
美食
重庆饮食喜麻辣,以不拘一格使用各种材料创作新菜见长。重庆亦是火锅的发源地之一,并对火锅这种饮食文化影响较大的。2007年3月,重庆市荣获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火锅之都”称号。
重庆菜,亦称渝菜,主要特点在于味型多样。辣椒、胡椒、花椒、豆瓣酱等是主要调味品,不同的配比,化出了麻辣、酸辣、椒麻、麻酱、蒜泥、芥末、红油、糖醋、鱼香、怪味等各种味型,无不厚实醇浓,各式菜点无不脍炙人口。
火锅特色
1.它表现了中国烹饪的包容性。“火锅”一词既是炊具、盛具的名称,还是技法、“吃”法与炊具、盛具的统一。
2.它表现了中国饮食之道蕴含的和谐性。从原料、汤料的采用到烹调技法的配合,同中求异,异中求和,使荤与素、生与熟、麻辣与鲜甜、嫩脆与绵烂、清香与浓醇等美妙地结合在一起。特别在民俗风情上,重庆火锅呈现出一派和谐与淋漓酣畅相溶之场景和心理感受,营造出一种“同心、同聚、同享、同乐”的文化氛围。
3.它有较大的普及性。在重庆,上到官员,下到百姓,无一不喜爱重庆火锅。
重庆方言
重庆方言隶属北方语系,是西南官话的一种,重庆境内大部分区域都属于西南官话渝蓉片,江津区和綦江区属于西南官话灌赤片岷江小片,荣昌县属于西南官话灌赤片仁富小片,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属于西南官话黔北片。重庆方言虽与北方方言区的其它分支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有不少自己的特点,在语音、词汇、句式等方面都自成一体。重庆言子,是一种直白易懂,方言词汇很多,方言评书诙谐幽默的娱乐话语。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