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已经明确:国家1200所普通高等院校中,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转型的本科院校正好占高校总数的50%。据悉,本次高校改革调整的重点,是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
这一改革,剑指不合理的高校培养方式。我国高校培养的学术型人才供大于求,应用型人才严重不足。特别是处于夹心层的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和专业设置不能适销对路,同专业学生人数众多不说,且特点不够鲜明,在就业市场上普遍缺乏竞争力,高不成低不就,于是抱怨连连,“新读书无用论”也随之在一些地方大行其道。
一边是大学生不易找到满意的工作,一边是用人单位招工难,如何破解这一现实尴尬?600多所本科院校转型职教,无疑是一剂良方。如果顶层设计合理,执行到位有力,我们没有理由不期待。
当然,这项利国利民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迈不少坎。对其艰巨性和复杂性,有关部门应当有清醒的认识和科学的解决方案,切不可操之过急,一哄而起。
师资问题咋解?
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的人才。教师从事职业教育,标准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因为仅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不够,还要有过硬的实践能力。600多所本科院校转型职教,师资是一个缺口,要想在短期内补上,谈何容易?
学校转型,不可能全部“闲着媳妇请保姆”。不妨一面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一面适当引进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者充实师资,而不应将原有教师一股脑地一转了之,从学术型直接转为应用型。
课程如何设计?
职业教育是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教育,不是简单培训廉价劳动力的教育。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当下的职业教育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一味地追求热门专业,有的所学课程与实际需求脱节,有的安排实习流于形式,不少学生动手机会少,本领不过硬,致使就业时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所学派不上用场。
本科院校转型职教,贵在根据实际,打造特色。如果在课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上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那么,即便转型,也很难培养出高素质、受社会欢迎的职业技术人才。
观念怎样转变?
需要我们花心思的,还包括如何引导学生、家长转变对职业教育的态度,努力在全社会营造重视职业教育的环境。
在现行的高考模式下,分数高的考生读重点大学,分数低的考生才读职业教育学校,从而形成不良的社会氛围,即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好像就低人一等。这个问题解决不好,谈其他问题都是一句空话。然而,观念的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从长远来看,这项改革不能仅仅在教育系统内部单独求解,应从制度层面改善职业技术人才的各方面待遇,拓宽其发展空间,让他们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唯有如此,人们才有可能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安心从事职业技术工作。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