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不分科不会对高校招生产生太大影响
原闸北区高招办主任徐恒认为,教改的重点应是体制、机制和培养目标的改革,应尽早解决以下三大矛盾,不然小规模的改革只能说是在涂脂抹粉。第一,高中升学率与高校就业率的矛盾;第二,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的矛盾;第三,高中教育与高校专业设置的矛盾。
徐恒在谈到文理不分科是否会对高校招生工作带来困难时表示,这在操作的时候并不是什么难事,他建议高校可以按照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台不同学科占不同权重的录取办法,如文科类院校的语文可占60%,数学占40%;而理工科院校则相反。同时他指出,第一年的方案很重要,也很关键。
学业考将在高考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特级校长、原控江中学校长刘大连认为,此次的高考改革可以看出教育部有一个系统的考虑,注意了整体的平衡,是一件好事。如实行部分科目一年多考可解决被大家诟病已久的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局面,分散了高考的决定性作用。而且说到底高中教育应是基础教育,而语文和数学则是基础中的基础,仅考这两门学科也可以理解,其他科目可以通过学业水平考试来区分,这也进一步解决了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两者尴尬的关系。事实上,今年的学业考语文和数学两门科目试卷最后都设有拔高性的题目,以进一步区分学生。
同时刘大连还建议,高校在选拔学生时可以关注学生的成长手册,让这本手册发挥自身的作用,高中学校可以在手册上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过程,反映其综合素质和品德品行等内容。他还乐观地表示,这些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加入也许会使得今后出国学生日趋减少,因为在国内也可能出现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情况。但刘大连呼吁,由于分数不再是唯一的入学门槛,有了更有弹性的入学标准,我们需要防止有些人钻空子,这需要社会力量的监督和参与。
高考“瘦身”其它科目势必会受冲击
曹杨中学高中物理教师章询表示,不知道酝酿中的取消文理分科只考语数,是不是这样一种打算,“加一学科”的考查只看会考成绩?高校招生需要的“加一学科”成绩也来自于会考成绩?如果是这样的话,会考成绩与高校招生中的作用相当大,提高区分度也势在必行。
至于“加一学科”教学所受影响,应该会有积极的一面。比如物理学科,更应关注全体学生,重视知识的全面性,而不应苟求知识的深度。至于学生的优势学科的发展可采取走班的教学方式,事实上一些学校已在尝试的走班式教学法正好适合新的会考形式。所谓的走班教学就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能力来选择班级形式。如物理就有普通班和提高班两种供学生选择,这样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学习也有的放矢。据悉,目前这种教学方式已经在北京的部分中学试行,上海也有个别学校在试验当中。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