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招考分离是核心
专家名片: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高考改革,必须以考试招生分离为核心。如果不推进招考分离,而只是在考试科目、考试形式上做改革调整,将很难打破当前的应试教育体系。
从目前的高考改革思路来看,虽然再次提到招考相对分离,但是,改革的落脚点,还在考试改革,包括统一考试、减少科目、一年多次考。这些,都是在不改变集中录取制度前提下进行的。
其实,招考相对分离的方法,很简单。
只需把目前已尝试自主招生的90所高校,与集中录取脱钩。自主招生,移到统一高考之后。同时,统一高考的功能从目前的选拔转为评价即可。
统一高考成绩公布后,大学可自主提出申请的成绩要求。达到申请成绩要求的考生,就可自主申请若干所高校。大学独立进行录取,每个学生都可获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
若操作成熟,可在此基础上,实行一年多次考,最终形成多次考试、多次选择、多次录取,建立全新的多元评价体系。
这种考试、招生方式,就是香港地区高校在内地招生的方式,已经运作多年,实践证明并不存在任何技术上的难题。
实行招考分离,本质是放权。政府部门需把考试组织权交给社会机构,把招生自主权交给大学,把考试选择权交给学生。
而这,正是招考分离呼吁多年却难以推行的最大阻力所在。因为,教育部门的核心权力将丧失。
根源是要打破唯分数论
专家名片:夏谷鸣,杭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剑桥高中项目中心主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
改,是好事。但关键是,根源有没有找到?根源,就是招生制度的变革,打破唯分数论的单一录取方式。
去年9月,浙江省进行新一轮的课改。其实,如果没有相匹配的高考方案出台,选课无用。
学业水平测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改革本身,是种进步。采样,不再是单一的高考分数。可是,这样会不会产生一个新的竞争?在江苏,学业水平测试被称作小高考。这背后,需要把握好标准——学业水平考试只区分是否达标而不区分好坏。
我更赞同,学生有科目的选择权。这与国际接轨,比如英国的A-Level考试,也正好与选修课相呼应。
但是,如果招生仍是单一的分数论,学生会去选最易拿分的科目。如果,只是在如今文理科6门课的盘子里做选择,学生选择权的意义仍不大。
其实,学生科目选择权会反过来,促进高校招生制度的改变。这才能打破一考定终身,招生不再是简单地分数从高到低录取。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