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讯 虽然今年奥赛获奖者想要高考加分基本没戏,但入读省内外名校仍有望获得数万元的新生奖学金。近日,多所省内外知名高校的2014年新生奖学金制度出炉,提前打起奖学金揽才掐尖大战。记者发现,排位越靠后的高校颁发的新生奖学金额度反而越高,例如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最高奖金达20万元。省内多所重点院校继续以最高10万元的奖励吸引高考“状元”,反观省外的部属高校,奖学金额度则有所逊色。
有二B院校20万“跨线”揽才
记者了解到,在广东省内重点本科院校中,重金争夺的对象仍是省级高考“状元”,金额最高将达10万元。其中,华南理工大学今年把“优秀新生特别奖学金”提高到10万元,对象是高考成绩在所在省前三名的考生。去年的这一奖学金制度则是高考文化总分在所在省排名前10者,可获奖学金50000元/人。
中山大学尚未公布2014年新生奖学金计划,但其去年的奖学金方案是,“优秀新生奖学金”每人3000元,针对获省赛区一等奖,或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的新生。
暨大、广外、南方医科大学等学校仍继续原有的优秀新生奖学金制度(详见右表一)。
在众多本科院校中,中山大学南方学院首次推出的新生奖学金可谓“史上最高”,而且该学院还是全省首个“跨线”揽才的二批本科B类院校。其规定,广东省内考生高考成绩达到一本线及以上,重奖20万元/人;高考成绩文科高出二A线30分及以上,理科高出二A线25分及以上,奖励10万元/人;高考成绩达到二A线及以上,每人奖励1万元。
中大南方学院此举引发争议。广州市第七中学考生王智表示,“独立学院的费用这么高,高额奖金也就等于四年的学费和生活费,相对于经济资助,我们更看重学校的口碑。”网友@“强仔打不赢小怪兽”发微博称,“想想以后自己的职业生涯,就会觉得这个不划算,这些奖学金就当是免了学费,但是就业还是要靠自己,放弃更好的学历文凭来换这四年的免费大学,短期效益。” 也有少数网友赞许这是一件好事,“不太看重文凭的人可拿来做创业资金了!”广东某独立学院负责人则评论道:“广东考生分数能上一本却退到2B的其实很少。”
外省名校奖金低于省内高校
虽然参加奥赛获奖的广东考生要获得高考加分基本“没戏”,但并不妨碍奥赛获奖者获取高校的优秀新生奖学金,其中华工对获奥赛一等奖的保送生最高奖5万元(详见右表二)。
记者还发现,虽然不少省外部属名校都对高考“状元”状元颁发奖学金,但普遍额度不如省内名校高,在1万~5万元不等。
清华大学的特等奖学金是每人每年1万元,针对高考成绩居全省(市)同类科目第1名的新生。
北京大学的新生奖学金从1万~5万元不等,会从新生高中平时成绩、高考成绩、获奖情况、学生工作情况和社会公益事业参与情况等方面进行审核评估。
复旦大学对各省文史类第1至5名、理工类第1至10名的新生,经招办审核后授予5万元的新生奖学金“特等奖”。此外,对于其他成绩优异的新生,也分别按不同标准授予1万元的一等奖和3000元的优秀奖。
专家说法
熊丙奇:考生无充分选择权奖学金揽才不靠谱
针对高校提前掀起奖学金揽才大战,记者昨天采访了著名教育学者、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熊丙奇表示,发达国家的高校,奖学金制度是生源竞争的重要手段。但这些国家通常实行自由申请入学制度,考生可以同时申请若干所大学,由于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大学奖学金的多少就会作为选择的一个因素。
熊丙奇称,内地高校的这一做法缺乏相应的录取制度做支撑。“我国考生只能获得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因此高校的奖学金很难成为考生报考时的考虑因素。”鉴于高考录取的不确定性,以及高校在集中录取阶段没有招生自主权,“既然高校都无法向考生做出承诺,那些给予多少新生奖学金的许诺,也就更不靠谱了。”他直言,新生奖学金要发挥作用,必须改革录取制度。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