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考”还是“备考”
新一届高三生开学已经半个多月了,多数父母也逐渐开始适应“陪考”状态,其中一部分父母不但适应了“陪考”,还开始考虑将自己的状态升级为“备考”。
有的父母不以为然地认为,“备考”不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吗?我只要当好“陪考”,做好后勤工作就行了。这种状态其实是被动地参与到孩子的高考过程中,如果给父母也打一个分数的话,做好后勤工作的“陪考”状态充其量只能是“及格”。主动参与高考“备考”的父母该如何助孩子一臂之力呢?
“备考”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心理
上一届高考生小宇的父母说:“高中的前两年,儿子在学习上一直挺让我们省心的。他是那种能安安静静自己学习的孩子,成绩也一直挺稳定。原以为高三这一年他能够延续好的学习状态,谁知从‘一模’开始,成绩一次不如一次。孩子自己什么也不说,我们只能干着急。离高考还有一个多月时,班主任说,孩子可能是患有‘考试焦虑症’,让孩子去看看心理医生。我们不知如何是好。”
其实孩子不是得了什么病,而是出现了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尤其是高三学生,在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时,往往出现心理上的波动或不适应。有的孩子思虑过度,就会出现“考试焦虑”等情绪问题,有的甚至伴随情绪问题出现了身体上的各种不适,莫名的头疼、胃疼等等。往年,总会有一些父母因为自己或老师工作较忙,未及时找老师沟通,错过发现和解决孩子问题的最佳时机。等被老师“请”到学校时,通常是孩子已出现不得不解决的大问题。此时,父母和老师都要花更多的时间、费更大的力气来解决原本可以很容易解决的问题。小宇的父母只当“陪考”,忽视了孩子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未能与老师及时沟通,最终孩子虽然考上了大学,但与预期的目标失之交臂,落下遗憾。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