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快速下载App

Android&IOS
扫码后自动识别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高考专业 > 专业介绍

认识专业,可以这样做

2015-10-16 12:01 来源:格伦高考

识专业,注重专业内涵

认识专业,考生和家长要深入了解各个专业的内涵。所谓专业内涵,指专业培养目标、主干课程、就业及研究领域等。通过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发现该专业是否符合自己将来的职业规划。通过主干课程设置情况,可以了解不同大学的相同专业的一些区别,判断哪所大学的对应专业更加适合自己。通常某一个专业会有多所高校开设,比如计算机专业在我国有500多所高校开设,而各高校的课程设置情况不尽相同。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前,应该先了解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这样才能根据考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来确定专业。就业和研究领域等则可以更加深入地帮助我们了解一个专业的内涵,更加具体地为我们指明就读该专业后的发展方向。我国的大学教育基本是专业教育,高考报志愿时选择的专业,可以说是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出的第一次选择。大学毕业后,找一份对口工作,既可以将大学的知识学以致用,也可以更快地适应职场生活。如今出现不少大学生毕业“转行”的现象,往往是当初选择专业时了解不够造成的。在选择专业时,考生和家长必须要认真地了解该专业毕业后可以从事什么工作,可以在哪些行业发展。要了解这些内容,可通过访问高校招生网站,那里会有关于学院和专业的介绍。

考生还要在充分判断自己的情况下,判断什么样的专业适合自己。这种判断,需要建立在对所选择专业和自身实际情况深入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选择专业内涵的深入了解,判断其与自己的兴趣、能力是否符合。例如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否就是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再如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是否大多为自己擅长的科目,因为不少专业的核心课程都是与中学各学科相对应的。比如,擅长数学的同学,可以选择数学与应用数学、经济学、金融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物理和数学成绩都不错的同学,可以选择机械类、电气信息类、土建类、航空航天类里面的专业;喜欢化学的同学,可以选择材料科学类、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等专业;对生物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农学、医学之中的专业;喜欢文学和外语的同学,可以选择文学、新闻学和外语教育等专业等等。此外,有些专业对于考生性别以及身体条件等会有特殊的要求,都需要注意。

另外,认识专业还要了解该专业开设院校的情况,例如是否为国家建设的重点学科,有无国家人才培养基地,是否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或者是否有相应的拔尖创新人才、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等,这些都可以成为考生选择专业的参考因素。


特色人才培养,专业中的“新势力”

除了按专业名称招生并培养外,目前随着对复合型人才需要的增加,一系列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在许多大学开始实施。这些特色人才培养,往往就是从专业开始进行改变的。

大类招生,顾名思义按学科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学生入校后,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进校后,低年级的新生进行通识教育,高年级学生按照学生的意愿再具体选择专业、分流培养。专业招生就是分专业招生,学生录取时就确定一个固定的专业,按照该专业培养方案培养。所以,就某所高校而言,这里面的专业并没有区别。例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目前包括两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物联网工程,一直都是按照专业招生。为了适应今后的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计划从2017年起,逐步实现大类招生,即按照计算机类招生,学生在大二开始,可以分流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或者物联网工程专业。大类招生培养一方面能使高校培养的人才,专业口径拓宽、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具有一专多能和适应性强等特点;另一方面,由于每大类包含了多个专业和专业方向,而通过1到2年的按大类培养,可以有效地延缓学生对专业的选择,让学生和家长更好地了解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动态和市场就业信息,从而避免高考填报志愿的盲目性。同时,对学生总体而言,在专业选择上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真正体现了按需培养的原则,有利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试验班、双学位班、本硕连读等多种培养方式都是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的一些举措,一般意义上来讲,都体现了更为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方法。在专业安排方面,要么强调宽口径、厚基础,注重通识教育,在前期培养时以基础学习为主,后期培养再分流到相关专业;要么直接确定专业,按照高于该专业普通本科学生要求的标准进行培养。当然,所涉及专业往往也是高校比较有实力的专业,对考生包括高考分数在内的各方面要求也会相应的提高。例如西安电子科技大的“教学改革试验班”,是根据“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教育理念,为一部分基础好、素质高的学生创造专门的学习环境与条件,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目标进行重点培养,在通信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和微电子学院等6个学院开设。培养模式为单独编班、单独教学。学校为教改班配备优秀任课教师,提供优良的实验环境,包括科研实验室;在一、二年级时只分学院,在学院内不分专业,学生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前在所在学院选择一个专业;执行单独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充分体现强化基础、拓宽知识面、注重早期科学训练、注重实验与实践、注重全面素质培养的教育理念,并注重与硕士生教育体系的衔接;双语课程教学的比例≥15%,开设一定比例的研讨课、学科前沿知识讲座;学生应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各类课外活动,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团队精神等方面的培养;学院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前为教改班的学生确定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为教改班的学生制定后期学习计划和科研训练计划,创造参加科研的条件,实现个性化培养。学生有多种继续深造的机会,凡第四学年第一学期在读、满足条件的学生,均具有推荐免试录取为硕士研究生的资格,并给予推荐外校指标的倾斜;第四学年第一学期在读的教改班学生也可以自愿放弃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选择直接就业或通过考试攻读硕士学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购买高考报考卡 轻松填报全靠它

联系我们

客服
电话
400-8032-868
QQ群
微信
扫码关注新学涯高考服务号
扫码关注新学涯高考订阅号
app下载
扫一扫下载新学涯高考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