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此后贝多芬还活了25年。他的坚毅的性格使他不肯在磨难中屈服。他在给韦该勒医生的信中写道:“我不能再忍受了,我要同命运搏斗,它不会征服我的,啊!继续生活下去是多么美丽呀!——值得这样地活一千次!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我窥见我不能加以肯定的目标,我每天都更迫近它一些。惟有在这种思想里,你的贝多芬方能存活。”贝多芬把退隐、逃避抛在了脑后,他鼓励自己道:“让你的耳聋不再是个秘密吧,即便是在你的艺术中也不必保密!”外来的灾难带给了贝多芬内在的力量——一种新而坚定的手法,深切而纯洁的景象,践踏了失败的软弱。贝多芬欣喜地感到了他身上产生的这种崭新的力量,他懂得了如何抓住人类精神中最崇高的声音,因而音乐的思想反比从前更丰富地奔涌而来
从1815年冬天起,他的耳朵完全聋了,只能在纸上和人们进行交谈。在如此悲苦的深渊里,贝多芬更加执著于讴歌欢乐。从1793年他在波恩时起就有一个念头:要把对欢乐的歌唱作为他某一大作品的结局。在《第九交响曲》中,我们可以听到贝多芬的气息,他的呼喊节奏,活现出他在田野间奔驰,如醉如狂。激情鼓动,仿佛整个人类向天空张着手臂,大声疾呼地扑向“欢乐”,把它紧紧地搂在怀里……
真正到来的那一天是1827年3月23日。在贝多芬死去之前,闪电划破了维也纳黄昏的冥冥上空。3月底在维也纳听到轰鸣的雷声是极为罕见的。就在这时,贝多芬突然睁开了眼睛,抬起右手,久久地凝视着那举在头顶上紧握的拳头,好像在对狂暴的雷鸣闪电疾呼:“我要与你们抗争!我是个英雄,无畏的英雄!”死神终于来了。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大风雨和一声响雷中,咽了最后一口气。一只陌生的手替他阖上了眼睛。
做一个无愧于“人”的人
罗曼•罗兰在他的《名人传》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称为英雄的,不是思想或力量上伟大的人,而只是心灵上伟大的人。……没有伟大的品德,就没有伟人,甚至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有的只是虚无的偶像,只配得上低贱的群众:时间会把他们统统摧毁。成功和失败又有什么?主要是成为伟大,而非显得伟大。”他将《名人传》的首席给予坚强与纯洁的贝多芬,无疑贝多芬正是一个真正伟大的人。他引用了贝多芬自己的话:“但愿不幸的人,看到一个与他同样不幸的遭难者,不顾自然的阻碍,竭尽所能地成为一个不愧为人的人,而能借以自慰。”
当自己还那么年轻,生活在我是一首轻快的乐曲,生命之歌在我是大路之歌,虽然实际上是在那样贫困、动荡的情况下面。我不懂得真正的痛苦,真正的苦难,真正的斗争,真正的欢乐,因而也并没有真正读懂贝多芬的痛苦与欢乐,我所感受到的只是那种迫人的激情,那种对于生命的丰满和崇高的追求。今天我回想了自己的过去,是对自己生活道路的回顾;我也想到了自己目前的思想状况和生活态度,感到了心的沉重,这是由于知道应该飞得多高,而翅翼无力;同时想起了罗曼•罗兰在《我所认识的梅森葆》一文中的一句话:我的年轻的兄弟们,让火燃着!……这也是对我的呼唤么?虽然我早已不复年轻了。
罗曼•罗兰称贝多芬这个人“曾经在人生的战场上屡次撑持”他,他的一生不仅仅是受伤而窒息的心灵的一支歌,更是一支震撼心灵的歌,是一声亲切的呼唤,是一道破窗而入的阳光……
是这样一个不幸而坚强的人:在青年时期就开始耳聋了。对于一个以音乐为生命的人,还有什么比这更不幸的呢?在好几年中他瞒着人家,避免与人见面,独自守着这可怕的秘密,独自承担着这漫长的酷刑。一直到后来终于隐瞒不住了。他写信给友人说:“……我得过着凄凉的生活,避开我一切心爱的人,尤其是在这个如此可怜、如此自私的世界上!”“……我简直痛苦难忍……我时常诅咒我的生命……我却要和我的命运挑战,只要可能;但有些时候我竟是上帝最可怜的造物……隐忍!多伤心的栖留所!然而这是我惟一的出路!”
是这样一个“唐突神灵、蔑视天地”的“反抗的化身”,如肖伯纳所说的。有人则形容他是独自生长在无人荒岛上而突然被带到欧洲文明社会来的人。他有所向往、追求,而且意识到自己的力量,从不顾及当时社会的习俗、秩序。他无所畏惧,不愿苟且,敢说,敢怒,敢哭,敢歌,一切发自自己的内心。他是黑暗中的一道强光,死水中的一股波涛,市侩侏儒中的一个巨人。
是这样一个怀着爱的渴望,对于爱情抱着神圣观念的人。他不断地钟情,如醉如狂地爱着,梦想着幸福,而又不断地经历着希望幻灭的悲哀,承受着痛苦的煎熬。他爱得强烈,所以痛苦深切。他的爱是纯洁的,这我们可以从《月光奏鸣曲》等为他的情人所写的乐曲中感受到。他的密友兴特勒曾言:“他一生保着童贞,从未有何缺憾需要忏悔。”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