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家高考新政的出台牵动着数以万计家长的“神经”,这些政策指明了今后高考选拔人才的趋势。解读试点城市高考变革可以发现,今后高考,语文分值提升。过几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写作能力是否能在新高考中拔得头筹,这已成为家长现在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12月23日,太原市万柏林区教育局邀请教育部“十二五”课题负责人、阳光喔教育创始人、华中科技大学罗珠彪教授做了一堂“全民爱语文”大型公益讲座,由热点教育承办。他本人对目前学生写作能力充满了担忧,很多孩子不会写、写不长、不生动、无主题、考低分的现状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升学。
作文丢分很“恐怖”
根据北京官方公布的数据,2011年北京高考,82%的考生作文得分在38到42分之间,满分是60分,也就是说82%的考生平均丢掉20分。
罗珠彪曾经被邀请参加一个地方尖子生高考上不了北大、清华的专题研究,结果发现,这些尖子生在作文上丢分很“恐怖”,与其他省市上了北大、清华学生成绩对比发现,作文分数拉开了差距。
他分析,高考语文丢分的一般规律是:阅读中分析理解题18到22分,作文20到22分。绝大多数孩子的语文高考成绩在95到100之间。如果增加高考语文分到180分,孩子这两类失分还会加大。
基于这些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高考新政背景下,得语文者得高考,而得作文者得语文,可见作文对于今后高考考生的重要性。
作文水平离不开家庭教育
当下,孩子怕写作,不会写作。令罗珠彪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孩子遇险被救,要写一篇《一件难忘的事情》,这个孩子不知道写什么,经过提醒后孩子想了起来,可只写了78个字。这让他永生难忘。
他认为,要改变这样的局面,除了学校的语文教学改革之外,还离不开家庭教育。作文是培养孩子领导力、塑造孩子伟大人生的有效课程,教作文其实就是教孩子学做人。
3岁以上的孩子,如果父母每天给讲故事,孩子逻辑思维能力要比没讲故事的强。这是迈进写作之门的基础,逻辑思维好的孩子,能够比较顺利踏进这扇“门”。写作关乎学生知识的厚重与渊博,从个性表达力来讲直接关系到孩子聪不聪明,从文字表现能力可以体现学生的气质,而情理均衡度直接涉及学生的情商与智商。
对于小学生而言,不仅要读,还要教会孩子怎么读,阅读就是读人、读事、读世界,写作就是修言、修行、修身心,这就是语文成长效益的最大体现。
依据近十年中高考选材分析,学校满分作文侧重生活选材,中、高考满分作文侧重知识和想象选材,创作作文更多来自想象和生活结合选材。知道这一点,中学生的家长可以去引导自己的孩子。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