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快速下载App

Android&IOS
扫码后自动识别

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精粹及多向运用:资源[2]

2014-12-12 14:44 来源:格伦高考


[点拨]人类文明的进步更多还是体现在大型工程上,因此工程“生产”出来的自作聪明影响就更大。以兴利除弊为目的的巨大工程,如果不讲科学,就会利弊并存,甚至弊大于利。如同有人搬起石头搞建设,这块石头放不好就会砸在自己脚上。

[适用话题]此素材可用于“和谐相处”“合理开发”等话题。

﹡社科知识﹡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意义

“可持续发展”定义: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它具有这样的意义: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 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不会因为资源的枯竭或者对生活环境的毁灭性破坏而让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停滞或者倒退。

[点拨]我国的自然资源虽然书来那个比较多,但是处于一种盲目和无节制的开发中,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的提出,从理论上为我们的长足发展提供了指引。

[适用话题]此素材可用于“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资源”“社会和谐发展”等话题。

﹡社会万象﹡

一次性筷子消费

我国已经成为一次性筷子生产大国。早在2001年,我国筷子生产企业就达到300余家,直接从业人员6万人左右。据有关资料表明,自2000年以来,我国一次性筷子年出口量一直在14万吨至16.4万吨之间,出口值在1.2亿美元至1.6亿美元之间。其中,每年向日、韩出口的一次性筷子就达150亿双以上。

日本有居世界前列、高达69%的森林覆盖率,但每年消耗的250亿双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而且他们还把用过的筷子回收制成纸浆。森林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却”吝啬”到全靠进口解决一次性筷子生产的程度;而森林资源紧缺(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排世界第121位)的国家,却大量砍伐林木生产一次性筷子换取外汇,这实在值得反思。日本用一次性的筷子有几百年的历史,但他们用的是边角料,而现在中国的一次性筷子的制造是大批量地生产,用的木材。这样一来说来,前面的方法是综合利用,后边的方式是造成浪费。

[点拨] 中国大量生产方便筷子是对环境的践踏,对自然的不尊重.是急功近利的体现.我们的方便是建立在对自然的损害上的。

[适用话题]此素材可适用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过度索取,或急功近利”等话题。

二、运用指导:

1.素材点拨:

以上材料以翔实的调查、具体的数据、生动的事例,全面揭示了我们的环境恶化的问题及成因,深入探讨了让我们把“绿色还给地球”的方式方法,在针对环保难点、探讨环境问题的热点、研究改善环境上可以很好地使用。

“环保”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可以写人们在开发建设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可以写人们对自然的关心爱护,也可以议论自然与人类密不可分的关系。写这个话题很容易犯一个毛病,太空泛,欠具体。所以一定切入点一定要小,以点带面,来反映主题。

2.素材适用:

可以适用于“和谐相处”“可再生资源”“批判急功近利”等话题。

3.真题展示:

A.树,与人类相生相伴,有人栽树,有人毁树。人们为树而礼赞,又为树而叹息。树,寄托着人类热切的希望;树,蕴涵着人类丰富的感悟。提起树,就会有说不完的话语,会有自由飞翔的遐思……

请你以“树”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三、运用示例:

1.文题示例:

《人与自然》《动物搬迁记》《别让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沙漠一日游》《绿色的堕落》《失落的绿色》

2.优秀语段示例:

①我是一只小鸟 / 森林中是否有我停栖的枝头? / 我是一条小鱼 / 潺潺的河流中是否有我游动的空间? / 我是一棵小树 / 茂密的森林是否是我最终的目的? / 我是一滴水滴 / 无际的海洋是否是我最终的归宿?

如果…… / 小鸟没有森林 / 是否可以飞上蓝天? / 如果…… / 小鱼没有呼吸 / 是否可以穿梭水中? / 如果…… / 小树没有阳光 / 是否可以茁壮成长? / 如果…… / 水滴没有伙伴 / 是否可以汇聚成洋?

②每当叮咚的泉水淙淙点击我心灵的键盘时,便展现出了生机盎然,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心灵的牧场,充满生机的景象;大自然,则更应用活泼的甘泉来滋养。

③曾经的大自然是那么温和,亲切,如今她却风度不再了。她憎恶没有良知的人类,无情的人类,如此肆无忌惮地杀戮野生动物,砍伐“空气清洁工”森林……大自然流泪了,她忍不住自己的伤感,哭了,眼泪足以使世界变成一个没有边际的太平洋。然而,大自然强忍住了自己的情绪,等待着人类意识的苏醒,等待着有朝一日人类能够感悟大自然。

④向往那“晴空一鹤排云上”的碧波蓝天,却不禁在“黑云压城城欲摧”中迷失了自我。碧波蓝天,被黑云无情地取代了。谁愿看到一望无垠的绿色被一群树桩代替,谁愿呛人的毒气取代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谁愿嘈杂的机械声取代动人的天籁之音呢?谁愿漂着泡沫的湖水压抑山泉动人的音符呢?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好事物太多了,人类不知感恩,却恩将仇报,可悲,可叹,可怜!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购买高考报考卡 轻松填报全靠它

联系我们

客服
电话
400-8032-868
QQ群
微信
扫码关注新学涯高考服务号
扫码关注新学涯高考订阅号
app下载
扫一扫下载新学涯高考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