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快速下载App

Android&IOS
扫码后自动识别

2015年高考作文预测:关于得与失的拷问

2014-09-25 11:35 来源:格伦高考

降低身份,会使你身心放松。身处社会,地位越高,待遇越好,责任自然也就越重。正如范仲淹所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河之远,则忧其民。因此,社会上的人没有地位追求地位,有地位的人保护地位,他们全部都是身心疲惫。而身为行役,能不劳神乎?放下身上那些不必要的包袱,使身心得以真正地放松,这就是古代隐士们不爱仕途,追求闲适的原因。唐代诗佛王维,才华横溢,身居高位,却急流勇退,在蓝天别墅幽居,写出了脍炙人口的诗文,因放下而闲适,因放松而高寿;反观同为唐代的诗人柳宗元,在二王八司马事件后,始终不肯放下自己的身份,凄苦郁闷,最终忧愁而死。项羽放不下西楚霸王和大丈夫的颜面,失败了,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责任,反倒推到上天,有多少怨,有多少恨能够不再来!?

放下身份,会使你事业成功。当今社会乃物质社会,像古代隐士那般生活自然是痴心妄想,但并不意味着必须板着脸做人。在工作中,记住自己的身份,在工作之外,就要放下身份,回归平民生活。这样才能让自己立得起,放得下,心情舒缓,劳逸结合。工作起来才会更加的高效,甚至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东汉刘皇叔深谙此道,在战场上是以君臣相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在闲暇里,则兄弟相唤,最终培养了一批“贞良死节之臣”,开疆拓土,夺得了江山,换得了鼎足而立的局面,名垂青史。放下身份,降低高度,换来的却是大业的成功。

放下身份,应敢于担当责任。放下不等于放弃,放下也不等于降低,而是表现出的一种姿态,一种谦逊的品性,为的是更好的责任担当。天下为公,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推翻满清王朝的的孙逸仙,放下身份,成为一名民主共和的斗士,成为国人敬仰的国父;弃医从文,以比作刀枪,同黑暗统治顽强斗争的鲁迅,放下身份,成为一名冲锋陷阵的战士,成为万民崇敬的文学家;放下部落酋长接班人的身份,同种族隔离的白人专制进行了几十年的战斗,最终推翻了专制统治,带来民族和解,成为首任民选的黑人总统....。.放下,是为了更好的挑起来;放下是为了更好的担当。因为,这是梦想使然,这是责任使然,这是人格使然。

亲爱的朋友,人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正视自己,正视现实,抛弃小我,保存大我。学会放下,敢于担当,智慧人生。放下身份,降低高度,就能保全实力,跨越艰难坎坷,我们的脚步就会更踏实,生活必将是丰富多彩的,前方的风景一定是别有洞天在人间。

【修改与点评】

1.题目“放下身份,别有洞天”在深入挖掘材料基础上,精准拟题,表明了一种因果关系。

2.正文部分采用了议论文“并列式”的结构方式成文,同时,在论述过程中,又层层递进。

3.作者注意了开头和结尾的处理:开头应用材料,引出论题和论点;首尾照应,深化和升华。(冠华作文网)

赏荷得失话羁绊

曾国藩的小船罩上了顶帷帐,虽然避免了暴晒,浓荫之下,悠闲自得,但对荷花却只能是敬而远之,游览之余,不能饱餐秀色,实在给人留下些许的遗憾;反观俞樾大师,虽然头顶烈日,却能深入花海,与荷花亲密接触,嗅嗅荷香,秀色饱餐,令人羡艳。孰优孰劣,一眼便知。赏景如此,做人也该如此。现实生活中的得与失,存在着一种很奇怪的羁绊关系。人们不可能只“得”不“失”,也不能只“失”不“得”。但更重的是先明确“得失”二物间的优劣,再决定它们的去与留。

学会适时放弃,会得到更多。晋代诗人陶渊明,也曾是朝廷命官,当时小有名声。但他在官场生涯中,很不适应,在痛苦的抉择中,他毅然地选择了辞官,隐居田园。于南山之下,从此每天种豆、采菊、饮酒,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精神上好不快乐。而其诗歌的巅峰之作,怕也是在这时完成的吧。“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正因为陶潜看淡了官场,适时将它“失去”而“得”到来数年的清静,其精神也得到了一定的升华。反观一人,虽功成名就,却因心急如焚,心力交瘁,死于军中的孔明,二人的结局谁更好呢?虽说仁者见二,智者见智,但其心境不同,追求不同,学会适当的“失”,也会带来更多的“得”。

明确得失,纵使后果难预测。叮当-叮当-叮叮当当,铿锵有力的打铁声,那是嵇康向世人表明的心志:一心归隐,绝不出仕。他也很清楚样做这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不过,既来之,则安之。一旦选择了远离官场,他便无怨无悔。每日放歌山间竹林,与同伴饮酒赋诗,不亦乐乎!哪怕最终的结果真的到来,他依旧是从容淡定,一口清冽的酒,一曲神作般的仙乐广陵散,披头散发,慷慨赴死。虽然失去了生命,但得到了美名流芳百世,人的一生当中,哪有比名节贞操还重要的呢?失去了,便是得到,他无怨无悔,放浪形骸于天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购买高考报考卡 轻松填报全靠它

联系我们

客服
电话
400-8032-868
QQ群
微信
扫码关注新学涯高考服务号
扫码关注新学涯高考订阅号
app下载
扫一扫下载新学涯高考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