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1答案:
C
解析:A项,“渲”应读“xuàn”;B项,“怦”应读“pēnɡ”;D项,“脊”应读“jǐ”。
试题2答案:
D
解析:“嘻”应为“嬉”。
试题3答案:
B
解析:B项,“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完成,形容写文章、写字、画画很快就完成。使用对象错,此句应用“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试题4答案:
C
解析:A项,句式杂糅。应为“好评如潮”,删去“获得了群众的”,或“获得了群众的好评”,删去“如潮”。B项,关联词搭配不当。“不应该只”应与“还应该”“更应该”等搭配。同时,语序不当,应为“个体对于他人、群体、社会”。D项,成分残缺。应在“张扬”后加上宾语中心词“的观点”。
试题5答案:
A
解析:B项,“荷花”与“芙蕖”重复;C项,“鲲鹏展翼”是主谓结构与“秋月芙蕖”并列结构不一致,且“飞”是动词,“碧”是形容词,也不一致;D项,“身正才卓”都是写人,而“心平浪静”一人一物,对仗也不工整。据此,A项对仗最工整。
试题6答案:
(1)B
解析:由第五自然段为“禁止一切有可能导致无法预知后果的基因重组研究”可知,B项扩大了范围。
(2)B
解析:A项,并非对科学的批判,而是说人们对科学的崇拜程度达到了近乎迷信者对神的崇拜;C项,第五、六自然段提到对研究工作进行“限制”,但并未“停止”;D项,对关键词语理解不到位,第五自然段中“对此”的“此”是指“基因重组技术”而不是“生物新类型”,故控制的是“基因重组技术”。
(3)D
解析:此题涉及对文意的整体把握。“科学反对自己”意为在科学研究中应以更前瞻的眼光,更科学的态度对待自身的研究工作,限制那些有悖于科学伦理以及可能危害人类的科学研究。
试题7答案:
(1)A
解析:“季”,农历一季中的第三个月。季秋,秋季的第三个月。一季的三个月分为孟、仲、季。
(2)C
解析:C项,两个“以”均为表修饰关系的连词,用在形容词后,相当于“而”,也可不译。A项,第一个“其”作代词,代“它”“它们”;第二个“其”作副词,表示期望,祈使,作“当”“可”“还是”讲。B项,第一个“于”为介词,在;第二个“于”为介词,表比较,比。D项,第一个“者”为结构助词,表示“……的人”;第二个“者”为语气助词,表示提示和停顿,与后文“也”构成判断。
(3)C
解析:并非“无暇顾及自己”,而是为官后丧失了自我。
(4)1)参考答案:人不经历磨难,智慧就不明达。
解析:“涉”引申为“经历”,“则”作“就”讲,“明”作“明达”“通达”讲。
2)参考答案:如今却是妻子儿女靠我养活,想不做官,也办不到。
解析:“仰”,依赖,依靠;“食”,“sì”,供养,给……吃;“于我”,状语后置;“得”,表示情况允许,能够,可以。
3)参考答案:赏赐给他车辆马匹却推辞的人,是不害怕步行的人。
解析:“辞”,推辞,不接受;“者”,结构助词,表“……的人”,“步”,动词,行走;“也”,语气助词,表判断,翻译时用“是”来体现。
(5)引用重耳流亡、子胥出奔的故事,说明遭遇困境、忧患等迁变,能使人弥补不足,增进能力,学到更为丰富的东西。
解析:在“迁之为贵”句之后,列举重耳、子胥两例,意在证明此观点,而举例之后的一番议论又直接地阐明了观点。
参考译文:《诗》不是说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物体不经受改造变化,就不能成为器物。人不经历磨难,智慧就不明达。三秋之时,天地开始变得萧瑟,寒冷的气息将要到来。正在这时,天地之间,所有的植物经受了春夏雨露的滋润,色彩浓烈饱满,枝繁叶茂。等到浓霜夜晚降临,早晨起来看它们,像战败的军队,卷起旗帜丢弃战鼓,捂着伤口奔逃,将士惊吓得面无人色,难道只是如此而已?在这个时候,天地萧瑟而成为冬天,被寒冬摧残的超过半数,它们被造成的变化也很残酷,然而从此弱小的变得坚强,空虚的变得充实,水分多的变得干燥,都在内部收敛保留了精华,各自成熟。深山中的树木,上触摸青天白云,下荫庇众人,没有不萧瑟的,何况所谓蒹葭呢?然而工匠们拿着斧头在林中巡视,一下子把它们全部砍伐回来,来充当栋梁、桷杙、轮舆、輹辐,粗大的细小的坚硬的柔弱的,没有不各尽其用的,这就叫做使之摧损反而令其有益,使之失败反而令其成功,虐待它反而令其快乐就是这样啊!
我有个叫秦少章的朋友,从我做太学官时,把他的文章交给我看,愁苦地告诉我说:“只因为家境贫寒,奉大人之命而勉强写作一些应试科举的文章。”从前率性坦直写作诗歌古文,大多清丽奇伟,优于应试之文百倍。元祐六年科举及第,任临安主簿。应试之人金榜高中往往可稍稍开怀畅快,可是少章每次见到我总是郁郁不乐。我问其中的缘故,少章说:我是世间一特别的读书人,对性情不喜爱事的不去做,言语不合的人不相交往,饮食起居,日常行为,不能勉强顺随他人。让我做一官吏,完全丧失自我来顺应外物,稍稍无拘无束举止失当,祸患随即降临。从前自己被父母资养,如今却是妻子儿女靠我养活,想不做官,也办不到。从今以后,像被油漆浸染后寻求解除。”我宽慰他说:“你从前的日子,好似是春夏时的草木。令天使你困顿的,好似是蒹葭上的霜露。大凡人的性情只追求安逸,不过安逸是天下的大患。迁变羁旅是宝贵的,重耳(如果)不十九年在外漂泊,就不能回到晋国成就霸业,伍子胥不逃亡离开楚国,就不能回到楚国国都郢城为相。这二人,当他们羁旅困顿忧患的时候,暗地里弥补了他不足的知识,增进了不具备的能力,不像只在听和说上学到的肤浅知识。如今你思考以前的所作所为,大概值得悔恨的很多,但增加的知识学问更多。再返身处世,就纵行于天下没有值得惧怕的了。能推让食物给他人的人,是曾经受过饥饿的人;赏赐给他车辆马匹却推辞的人,是不害怕步行的人。如果畏惧饥寒厌恶步行,就将会有苟且获取的思想,造成的危害不就已经很多了吗!因此临霜而不凋谢,是植物的灾难;安逸享乐终身,不是人类的福祉啊!”
试题8答案:
(1)秦诗之理趣:作者阐发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
解析:所谓“情趣”“理趣”,重在“情”与“理”的理解上。“情”身处“物”中,心随物动,因物而感;“理”身处“物”外,纵观其变,探根索源。“秦诗之理趣”是超然物外,从自然更替上去看待春天的逝去,心境坦然平和,甚至还有喜悦。“元词之情趣”是单从一种美好事物的消逝而引发的情感。“趣”是从诗歌的欣赏者而言的,是指表达的技巧。
(2)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忍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之特点。
解析:从对起句艺术特点的解读中,可以看出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赏析的。
试题9答案:
(1)推此志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2)①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②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