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快速下载App

Android&IOS
扫码后自动识别

格伦高中学业规划系统,格伦高考网
您当前的位置:格伦教育 > 格伦高考 > 高考真题 > 2009年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福建卷)

http://www.gelunjiaoyu.com 2013-12-16 11:22 来源:格伦高考网综合整理

试题8答案:

(甲)

(1)BD

解析:B项以偏赅全。B项中所列举的一些条件是成就阿庆非凡的音乐才能的部分因素,并非是充分条件,说“这些就”不妥。D项主次颠倒。对环境的描写,“更重要”的是为了衬托阿庆身上及胡琴里的江南水乡气息。

(2)解析:此题的信息点在第三、四段。第三段是表现阿庆学习的悟性高;第四段表现阿庆演奏技艺高超,并用对比手法突出其独具音乐天赋。

答案要点:①阿庆旁听留声机,听几遍就会在胡琴上拉出来,表明他的音乐悟性高于其他听众。②夏天晚上,阿庆在河沿为众人演奏,大显身手,很受欢迎,体现他的演奏技艺高。③用一青年学胡琴与阿庆拉胡琴对比,突出阿庆心灵手巧,独具音乐天赋。(如有其他分析,言之成理亦可)

(3)解析:抓住关键词“有时”,既承认物质生活的重要性,更强调精神生活的必要性,甚至“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

探究要点:①精神生活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②在物质生活的基本需求之外,人们还有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③精神生活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是物质生活所不能替代的。(须结合阿庆形象探究。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乙)

(1)AD

解析:A项,“突出了……”“是因为……”解读均有错误。写路人的好奇是为了突出钱钟书先生的“静”,也是为了与后文勾连,反映他人对钱钟书先生的认识就是从好奇到惊叹和崇敬的过程。他人对钱钟书先生不了解是因为钱先生追求“一如既往地平静”生活。D项“围绕各种人的‘静’来写”错误。“各种人”应为“钱先生及受其影响的人”。

(2)钱钟书的“格调”是“静”。在品格修养上,他始终静静地恪守着完整的人格,这样才能一生宠辱不惊;在治学风范上,他始终墨守“寂静”,这是用心苦读、潜心治学的重要条件。(如有其他分析,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这一段开头说“人”是“寂静”的,后文又说“事”是“寂寥”的,“人”和“事”的特点正是“他一生的格调”的体现,这个共同特点就是“静”。“静”的内涵要从文章叙述钱先生的事迹上去把握,文章大致是按治学到为人的顺序展开的,可以由此提取相关信息。

(3)探究要点:①人才的成长与时代有着紧密的关联。②辩证地看待现代社会不再“寂静”对人才的影响。③成为大师的关键在于自身能墨守寂静,恪守完整人格。(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这是一个开放题。人才的产生与时代的关系可以有不同的回答,简单地说,就是:有,即紧密关联;或没有,即可以独立形成;或有辩证关系,即相互作用。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阐明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试题9答案:

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播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活动。(或,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播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活动叫做心理咨询)

解析:第①句是“心理咨询”概念的定义句结构模式,即“心理咨询是……活动”,那么,就把②③句作为限定成分融入①中即可。也可以将“……是……”换成“……叫做……”的结构来下定义。

试题10答案:

(1)清明节祭奠亲友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或:清明节祭奠亲友的方式体现了不同的观念)

解析:注意第一则材料的“近年来”和第二则材料的“今年”,不难看出两则材料放置一起是为了强调“变化”。答题时可直接就现象上的变化作答,也可就内在的思想观念上的变化作答。

(2)赞同网祭,摒弃陋习。通过网站祭奠已逝的亲友,既便于表达哀思,又省时省力,减少环境污染,值得提倡。对于烧冥钞、纸汽车、纸别墅等陋习,则要加以正面引导。(可侧重某一方面阐述,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首先摆出观点,然后再阐明理由。在阐述理由时,可以先弄清祭奠的目的,再比较两种做法的优劣,最后作出选择。

试题11答案:

写作提示:巧抓题眼,破题为文。写半命题作文,创新的突破点在补全题目上。谨慎于前,方能潇洒于后。只有在补题上煞费苦心,才有望一挥而就,写出情文并茂的考场作文。补题之前首先要抓住《这也是一种______ 》这一文题中的两个“题眼”:

关键词一:这

“这”,指示代词,比较近的事和物。比较近,就暗示你所写的要突出真实、真切,最好是写你自己的感受。把“这”字替换一下,就可以明确写作的内容——如失败、挫折、平凡、缺憾等。

关键词二:也

本题写作的内容有很大的自由空间,关键是如何在行文中巧妙地点题——也。


“也”,表示同样。写的内容表象和实质有差异,但经过写作者个体独特的认识和升华终于有了感悟。一个“也”字,要求文中有作者认识的转变,你可以不交代这个认识的变化过程,但要有体现“也”字的点题。“也”字把这个题目激活,其有以下几种可能:比较一下“这是”与“这也是”的不同就会发现“这是”中的“这”与“这也是”中的“这”是不同的两种指代:“这是”中的“这”指代现象与本质同一,例如“这是一种幸福”,“这”与幸福指代一致,只要写出幸福的现象,之后有幸福的体验就可以了;“这也是”中的“这”所强调的是现象与本质的不一致,例如“这也是一种幸福”,“这”所指代的现象在许多人的眼里不是幸福,可能是与幸福相去甚远,但在我的眼里是一种幸福,这种幸福只属于我个人的独自感受,这样便于独抒性灵。其二,“这也是”中的“这”隐含着与之不同的另一个“这”,没有了隐含的“这”何来“这也是”中的“也”,没有了隐含的“这”,“也”是多此一举,透过“也”字看出,“这也是”中的“这”是一个新“这”,要清晰表现新“这”需要原“这”作铺垫,因此行文过程中一定要有原“这”为新“这”作衬托。例如“这也是一种幸福”,新的幸福与原幸福不同,原幸福更多给我的是大众化的感受,你能体验到,其他人也会体验到,而新的幸福给我的感受是全新的,借助原幸福体验作衬托,才会产生建立在原幸福基础上的全新体验,从这个方面讲,该题目要求审题者对“也”字敏感,如果不注意“也”字,文章即为离题。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客服中心
400-8032-868
周一至周日 8:00-23:00
在线沟通>>
扫码关注
  • 订阅号
  • 服务号
  • 微博
客服
电话
400-8032-868
QQ群
微信
扫码关注新学涯高考服务号
扫码关注新学涯高考订阅号
app下载
扫一扫下载新学涯高考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