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快速下载App

Android&IOS
扫码后自动识别

格伦高中学业规划系统,格伦高考网

2016年高考历史同步练习题及答案(8)

http://www.gelunjiaoyu.com 2016-01-24 09:45 来源:

第8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14邵阳一模)《汉书·元帝纪》载:“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中华民族“安土重迁”思想的根源是中国古代(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巩固统治的需要

C.儒家思想的影响 D.农耕经济的发展

解析:D “安土重迁”的意思是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题干考查“根源”,一般是经济或生产力因素,直接就可以排除B(政治因素)、C(思想方面);A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人口的流动。不符合题意。

2.(2013安庆检测)《中国的现代化》一书中说:“没有充分的土地、但却拥有充裕的劳力,中国人本可全力以赴去生产资本以弥补土地的短缺。但是实际上,在力图节省土地的同时,技术发展反倒专注于能更密集地使用劳力的手段。”这段材料强调了(  )

A.中国农业没有技术革新

B.技术落后阻碍了中国农业发展

C.过多的人口阻碍了中国农业发展

D.精耕细作是中国农业的主要特点

解析:C 材料的含义是过多的人口导致生产技术的革新不是以减少人力的使用为目的,而是以增加人力的使用,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为目的,这样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3.(2013嘉兴测试)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中国古代经济史方面的小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内容、过程。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

第一步 第二步 甲 阅读《战国策》,发现秦国“以牛田”记载 提出“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牛耕”的观点 乙 参观“中国船文化博物馆”,了解宋代越洋航船的制造工艺、规模 得出宋朝时中国海外贸易臻于鼎盛的结论 丙 翻阅论述黄道婆革新、推广织造工艺的史书 提出“元代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的观点 丁 查阅明清时期皇帝的诏书、上谕等档案 得出“海禁政策曾间断实行”的结论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D 从表格看出,甲的结论是依据文献资料《战国策》得出的,文献资料具有主观色彩,不如实物史料,排除A;乙的依据是了解制船工艺,制船工艺不能说明宋朝时中国海外贸易臻于鼎盛,排除B;丙依据的是黄道婆革新、推广织造工艺的史书,不能说明元代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排除C;丁的结论得出是依靠原始的史料,最具有说服力,故选D。

4.(2014莆田质检)“1734年,只有一艘英国商船到达广州,一艘去厦门,但厦门的勒索比其他港口厉害,该船只得撤回。”这说明(  )

A.英国走私鸦片 B.英国商品没有竞争力

C.中国推行海禁政策 D.政府的****

解析:D 1734年,处于清朝中后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厦门的勒索比其他港口厉害”突出体现了政府的****,扼杀了利用国际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最终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

5.(2014厦门检测)一位前往洛阳经商的潞州商人,住在洛阳城中一处专供潞州人居住的会馆里,接洽商务、汇兑、装卸货物,均极便利。此人因生意有成,就在会馆里唱戏酬神。据所学知识推测这位商人所处时代是(  )

A.汉代 B.唐代 C.宋元 D.明清

解析:D 材料中的“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与长途贩运发展、形成大小各种商帮有关,商帮、会馆都产生于明清时期,因此正确的答案为D。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客服
电话
400-8032-868
QQ群
微信
扫码关注新学涯高考服务号
扫码关注新学涯高考订阅号
app下载
扫一扫下载新学涯高考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