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快速下载App

Android&IOS
扫码后自动识别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高考复习 > 英语 > 复习指导

解读2015年山东高考 英语新题型易失分

2015-03-23 16:33 来源:格伦高考

英语听力重新回归新题型易失分

解读人: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英语备课组组长 韩梅

根据《英语考试说明》可以看出,2015年高考英语方面主要有四点变化。首先,2015年高考恢复对听力的考查。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听力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语言能力。恢复对听力的考查就要求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加入对听力的训练,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熟悉程度,对于学生们来说,也要加强听力的练习。

其次,阅读理解篇目减少,应加入“7选5”篇目。比起传统的阅读理解篇目,“7选5”更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以及对上下文连贯性的考查,要求学生们要具有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并在选择时需要反复斟酌,选择最恰当的选项。

第三,取消阅读表达,改为短文填空和短文改错。相较阅读表达对学生的理解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来说,短文填空和短文改错则更具针对性。短文填空主要考查学生的语法知识、固定搭配、对上下文的连贯性的把握,而短文改错则主要考查学生们学习中的易错点,对学生们的学习也起到警示作用。

第四,作文分数降低。作为高考的拉分项目,作文的分值由30分降到25分,但命题思路总体不变,考查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一些话题。

数学注重能力考查延续山东卷风格

解读人: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级部副主任 王学红

《数学考试说明》中的知识能力要求、考试范围、考试形式、试卷结构都没有变化,高考试题仍会沿用山东卷的风格:选择题、填空题以及解答题的前4道题为中低档题,后两个题目难度加大,注重对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体现出更好的区分度。

建议广大考生要了解试卷结构及考点分布,把握考试的高频考点和低频考点,重点内容重点复习;要重视基础、规范作答,抓好中低档题目,避免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等眼高手低的情况;要“重视通法、淡化技巧”,从知识结构、解题方法、考试题型三个维度去立体式复习,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升实战能力;要有积极而放松的心态,充满自信。

另外,考生在选择备考材料时要注意是否具备山东卷的风格,复习中要注重基础、注重联系、不钻偏怪、提高能力,把“基本题目做熟,典型题目做透”,不要做无用功,力争“会做的题不丢分”。针对填空题得分率较低的情况,可以针对性的进行训练,求稳求准。

语文试题保持稳定备考注意积累

解读人:山东省实验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 李满

今年的语文高考命题将“稳”字当头,没有任何变化和调整。通过对2014年高考试题的分析,今年现代文阅读将选择传记的可能性较大,外国小说也要稍加重视。名句名篇默写,所考察篇目都是“附录”明确范围,其中“孔子语录”除了课本上学习过的以外,考生还要有一定的名句积累。

基于这样一种相对比较稳定的试卷结构,第I卷的前五个基础知识选择题,题型基本固定,考生对字音、字形、词语题要建立错题积累本,时常翻看温习;对病句和标点题,在复习过程中,要按不同类型进行归纳梳理。名句名篇默写,对重点文段理解记忆,以防错别字迭出。对文言文部分,要系统梳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翻译的知识点。对诗词鉴赏,要重视思想内容、作者情感和艺术手法三个方面的训练。现代文阅读中,要掌握住文句作用题、句子赏析题、概括归纳题和探究理解题等解题方法。在明白方法的基础上条分缕析,规范答题。

另外,鉴于近两年新材料作文的命题趋势,一定要掌握抓关键句、由果溯因、多角度等立意方法,培养准确快速命题的能力。

历史题型示例部分更改命题向全国卷靠拢

解读人:山东省实验中学历史教研组组长 魏明

从2015年《历史考试说明》看,命题指导思想、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内容与去年保持一致,主要变化体现在题型示例的调整上。考生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增加的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中41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此题反映了高考命题更加注重考查“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的趋向。

此外,在《历史考试说明》透漏的信息中可以发现,2015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倾向于“以教材主干知识为依托,大量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注重理解分析甚至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根据试题提供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知识的迁移,再进行作出正确判断”的趋向将保持不变,而能力考查将会从注重知识的广度向注重知识的深度转变,历史评价由单纯考查单一历史思维、双向思维向多元思维、开放思维转变。

地理考试题型基本未变注重相关知识考查

解读人: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地理备课组组长 武彩

与2014年相比,2015年的地理考试说明只有题型示例选择题的1—7题做了更换,其他部分没有变化,但值得考生注意的是地理考试说明仍呈现出两大特点。首先,考生应具备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具有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能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进而会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购买高考报考卡 轻松填报全靠它

联系我们

客服
电话
400-8032-868
QQ群
微信
扫码关注新学涯高考服务号
扫码关注新学涯高考订阅号
app下载
扫一扫下载新学涯高考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