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综合区域特征类比区域差异
区域地理是多项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有机组合。复习区域地理,重要的就是要掌握区域特征,了解区域差异,并懂得因地制宜的道理。对中国区域地理 不要局限于教材中的四大分区,还要外延至: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秦岭一淮河以北与秦岭一淮河以南、外流区与内流区、中国地势的三级阶梯、经济发展的三个地 带,以及工业区、农业区、旅游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经济特区等。世界地理也不要局限于教材中出现的13个分区和8个国家,也应外延至:大洲、大洋、重要海 域、世界气候区、全球地形分布、自然带、工业区、农业区等。
区域特征就是自然和人文要素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体现。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于所处的位置、所具备的条件、影响的因素有别于 其他地区,因此形成该地区所独有的特征。区域差异是不同地区因自然条件、历史沿革、经济发展、文化景观、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不同而形成的差异。了解 认识并综合区域特征。分析比较区域差异,以便“因地制宜”地确定发展方向,制定国土开发整治或改造措施,并进而认识和理解我国地理国情、基本国策及有关政 策法规。这是复习中国地理应该注意的。世界地理则应注意各大洲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整体性,并了解资源分布与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对当前世界中的地缘政 治敏感区、民族矛盾尖锐区、自然灾害多发区、经济持续增长区、高科技产业集中区、战略资源丰富区、海陆交通枢纽区、生态环境脆弱区等,应掌握一二案例进行 分析。目的在于学会方法,切忌堆砌大量所谓热点焦点,进行猜题押宝,那是与“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背道而驰的。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同学们要结合个人情况,通过实践,形成适合自己的、对路的学习方法。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对知识的整理和加工,使区域地理 复习得更灵活,便于应用;使图像掌握得更扎实熟练,有利于思维;对高考试卷中的区域地理内容要认真剖析,以便能体会命题意图和设计思想,使复习备考的思路 更准确、方法更科学。
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许多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案例都离不开区域地理的具体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它们的分布、特 征、成因、变化等,都是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的最好“注解”或“说明”;而系统地理的原理、规律、结构、联系等又需要在区域地理中去落实、验证。因此,区域 地理的内容是复习地理知识的基础,许多图像判读技能的训练、基本概念的理解、地理要素间的联系、地理事物的分布、空间概念的建立、地理基本观点的建立等, 都应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完成。近年来高考试卷申明显反映出区域地理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许多能力要求的体现,常反映在对基础知识的思考和运用上,其 中有很多是以区域地理内容为载体。这就提示我们: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区域地理的掌握。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格伦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